南方周末是一家以執守公共利益為己任的機構媒體,我們希望繼續恪守“記錄者”“監督者”的媒體本色,努力做好“研究者”,持續擔當“踐行者”,也希望與更多的伙伴一起促進中國公益事業發展。故此,我們將以筑夢者公益大會為平臺,鏈接政府、企業、公益組織、基金會、公眾等公益領域核心要素,打造一個分享知識成果、探討公益業態、賦能行業發展,具有創新性、針對性和包容性的發展平臺。
2022
-
新時代、新征程、新公益:第三屆筑夢者公益大會溫暖落幕
-
《中國互聯網公益觀察報告(2021-2022)》解讀:互聯網公益的突破、沖擊與趨勢
從數據和現狀上來看,“數字化”儼然成為中國公益生態的一大特色。在這樣的大潮下,被改變的不僅是公眾參與公益的形式,還有公益組織運作公益的模式?!盎ヂ摼W對公益生態產生了哪些影響?”“互聯網公益熱潮中公益組織怎樣維持公信力?”“透明度在其中扮演怎么樣的角色”......尋找這些問題答案的過程也正是在探索中國互聯網公益發展的路徑與方向。 -
《中國鄉村教育觀察報告(2021-2022學年)》解讀:教育資源均衡與深層激流
宏觀數據中的鄉村教育已經有了很大進步,但是用慢鏡頭逐幀觀察,依然會發現很多問題?;谟^察,報告認為中國鄉村教育正處于資源發展與沖突、深層激流涌動的新時代。 -
《中國公益品牌觀察報告(2021-2022)》發布:探尋公益品牌推動公益慈善行業高質量發展路徑
2022年11月17日,南方周末第三屆筑夢者公益大會在北京召開,來自政府、企業、機構及傳媒界的多位代表,圍繞“鄉村振興”“公益品牌”“互聯網+公益”等熱點領域議題分享真知灼見。在“公益觀察”環節,南方周末研究員徐凡線上參與本次大會,并發布了《中國公益品牌觀察報告(2021-2022)》 -
《中國鄉村教育觀察報告(2021—2022學年)》發布:聚焦鄉村教師生存環境與鄉村教育資源分配
2022年11月17日,南方周末第三屆筑夢者公益大會在北京召開,來自政府、企業、機構及傳媒界的多位代表,圍繞“鄉村振興”“公益品牌”“互聯網+公益”等熱點領域議題分享真知灼見。在“權威發布”環節,南方周末公益研究中心研究員趙明鑫發布《中國鄉村教育觀察報告(2021—2022學年)》。 -
《中國互聯網公益觀察報告(2021—2022)》發布:聚焦互聯網與公益透明
2022年11月17日,南方周末第三屆筑夢者公益大會在北京召開,來自政府、企業、機構及傳媒界的多位代表,圍繞“鄉村振興”“公益品牌”“互聯網+公益”等熱點領域議題分享真知灼見。在“公益新思”環節,南方周末公益研究中心研究員鄭碩發布了《中國互聯網公益觀察報告(2021—2022)》 -
2022中國企業志愿服務品牌榜解讀:中國企業志愿服務品牌建設進行時
公益品牌,是企業的隱形資產,為企業價值的縱深發展提供了可開拓的空間與渠道。公益品牌的背后,蘊藏著企業社會資源的號召力、公眾的情感認同,以及由內向外的形象力等。研究發現:近年來,我國企業志愿服務品牌建設已經取得了長足進步,但在品牌獨立傳播、品牌建設投入、品牌建設類型、品牌建設評估、應對疫情挑戰等方面還存在一定不足,有待進一步提升。 -
新時代青年與公益慈善新力量
2022年11月17日,南方周末第三屆筑夢者公益大會在北京召開,來自政府、企業、機構及傳媒界的多位代表,圍繞“鄉村振興”“公益品牌”“互聯網+公益”等熱點領域議題分享真知灼見。在“公益新思:互聯網+公益”環節,北京師范大學民生保障研究中心主任、中國社會保障學會慈善分會副會長兼秘書長謝瓊教授作了題為《新時代青年與公益慈善新力量》的演講。 -
公益品牌再思考:公共性、志愿性和功能性
2022年11月17日,南方周末第三屆筑夢者公益大會在北京召開,來自政府、企業、機構及傳媒界的多位代表,圍繞“鄉村振興”“公益品牌”“互聯網+公益”等熱點領域議題分享真知灼見。在“公益觀察”環節,基金會中心網理事、《中國慈善家》影響力慈善研究院首席專家李勁以《公益品牌再思考:公共性、志愿性和功能性》為題進行演講。 -
《中國企業志愿服務品牌觀察報告(2021-2022)》發布:錨定方向,飽和發力
2022年11月17日,南方周末第三屆筑夢者公益大會在北京召開,來自政府、企業、機構及傳媒界的多位代表,圍繞“鄉村振興”“公益品牌”“互聯網+公益”等熱點領域議題分享真知灼見。在“公益觀察”環節,和眾澤益志愿服務中心創始人、主任,北京林業大學副教授王忠平發布了《中國企業志愿服務品牌觀察報告(2021-2022)》。 -
公益慈善力量助力鄉村振興
2022年11月17日,南方周末第三屆筑夢者公益大會在北京召開,來自政府、企業、機構及傳媒界的多位代表,圍繞“鄉村振興”“公益品牌”“互聯網+公益”等熱點領域議題分享真知灼見。在“權威發布”環節,中國社會科學院社會學研究所研究員、北京農禾之家咨詢服務中心理事長、《慈善藍皮書:中國慈善發展報告》主編楊團以《公益慈善力量助力鄉村振興》為題進行演講。 -
把握新時代發展機遇,促進慈善事業高質量發展
2022年11月17日,南方周末第三屆筑夢者公益大會在北京召開,來自政府、企業、機構及傳媒界的多位代表,圍繞“鄉村振興”“公益品牌”“互聯網+公益”等熱點領域議題分享真知灼見。在“權威發布”環節,中國慈善聯合會副會長劉忠祥以《把握新時代發展機遇,促進慈善事業高質量發展》為題進行演講。 -
重慶山火救援摩托隊、李健、王凱獲評2022“年度公益星力量”
2022年11月17日,南方周末第三屆筑夢者公益大會舉辦。重慶重慶山火救援摩托隊、李健、王凱獲評“2022年度公益星力量” -
益周丨媒體質疑公益機構“疑云密布”;瀘定地震轉入過渡安置及恢復重建階段
周一看益周,本期熱點關注圍繞西安市善行公益慈善基金會(下稱“西安善行基金會”)的“疑云”攻防戰,在西安善行基金會就此前網易清流工作室報道的“澄清”后僅一天,新的報道不期而至,新的疑點也被提出,網友的關注度不斷提高,究竟是“外來者攪合”,還是“遮羞布掀開”,可能還要“讓子彈再飛一會”。 -
災害響應:公益慈善發展需要長期理性捐贈者
重大災害事件一直是社會捐贈的重要觸發點,互聯網公益的發展更使得災害響應屢屢成為公眾參與公益慈善的爆發口。然而,公眾捐贈熱情有時候與公益慈善的專業邏輯產生差異,這一點在災害慈善中體現得尤為集中和突出。公益機構應開展持續的災害議題與理性捐贈相關的公眾倡導,互聯網募款信息平臺則應更多理解災害慈善議題,回到《慈善法》框架下制定規則。 -
267個鄉村兒童操場:鄉村教育與互聯網透明融合的公益樣本
具備里程碑性的突破,得益于前期便已嵌入公開透明因素的項目設計,規劃人員將操場劃分為一塊塊拼接地板后,每一塊地板都擁有特殊的編號和位置,借助自主研發善款追蹤系統,用戶捐贈時便能實現自動匹配。如此永久性“綁定”,實現了對公眾捐贈善款走向的實時追蹤。 -
南方周末中國公益品牌榜(2022)調研啟動
-
“青年更懂青年”:交融兼顧互惠的公益新思
在公益浪潮逐漸席卷社會發展的過程中,青年和公益之間的關系日趨緊密。不少公益主體在探尋新的公益模式過程中,逐步推進青年與公益之間相互交融、互相幫扶的良性循環。而這一過程中,用“互惠”代替“幫扶”的青年發展項目受到關注,這一模式的快速崛起也意味著公益和青年之間開啟了一段嶄新的發展路徑。 -
益思丨何國科:公益品牌保護,法律可以做些什么?
公益行業通常會存在一個刻板觀念,即:公益品牌不需要談保護。但事實恰恰相反,小到細枝末節,大到遭遇雀角之忿,公益行業在面對“品牌保護”時遇到的問題不知凡幾。如何在法律角度實現公益品牌保護的“事前預防、事中應對、事后救濟”,何國科分別給出了一些建議。 -
益思丨真愛夢想王慰伊:用精確、有效與情感打動公眾
在上海真愛夢想公益基金會(以下簡稱“真愛夢想”)品牌總監王慰伊看來,公益傳播要面臨的受眾一定是多元和豐富的,這意味著公益組織需要更清晰的定位,以及有針對性的傳播策略,找到公眾的痛點與需求,才能實現有限資源的有效利用。 -
益思|師曾志:公益要承認人的有限性,才能讓人有無限的可能性
在師曾志看來,“中國很多公益組織做的事,也是政府、企業和個人關心的?!倍胍獙⒋蠹业年P心變成和合的力量,需要公益品牌努力實現“人與人的連接與聯結”。 -
全民公益品牌觀察:向你的公益“股東人”科普
公益“股東人”大會的平臺支持方希望借鑒股東制度這樣的現代管理文明,讓捐贈者發揮 “主人翁”精神, 履行對項目的關注和推動義務, 深度參與到公益項目中來, 從而幫助機構更常態、立體、有效地呈現項目的執行進度和透明度。 -
益思丨申屠媛艷:以商業思維行公益之道
在項目與傳播均不可忽視的當下,如何讓“公益”出圈?在申屠媛艷看來,將商業思維注入公益傳播中,是一種具備可行性和持續性的嘗試。商業思維的傳播,并非公益傳播的商業化,而是借鑒商業領域的有效方式推動公益品牌建設。 -
益思丨傳播變革時代下,公益品牌的獨特優勢和破局之路
在傳播規律發生巨大變革的今天,公益行業的品牌營造擁有比商業機構更加獨特的優勢:組織愿景和宗旨更容易引起公眾共鳴,更擅長也擁有更多故事,公益組織從業人員和志愿者的情懷和熱情對當下復雜和充滿不定性的社會具有更積極和更重要的意義,等等。公益機構應積極運用新的傳播媒介和科技手段,尋找公益品牌從萌芽到成熟背后的邏輯和規律,躬身入局,探索和不斷實踐自身獨特的品牌營造方法,將能培育出更多具有社會影響力和可持續發展能力的公益品牌。 -
益思丨“第三次分配”語境下建設中國特色公益慈善品牌迫在眉睫
中國的公益慈善在“第三次分配”的語境下,面向“共同富?!边@一長遠目標,加強品牌建設、充分發揮品牌的作用和價值,可謂是恰逢其時。同時必須指出的是,不管國家將來出臺什么樣的配套措施“引導”社會善意(善款),“自愿”的特征不會消弭,公益慈善機構加強品牌建設的議題非常緊迫。 -
兩會公益觀察丨融合教育之路:為特殊需要兒童“解困”
2022年全國兩會期間,邰麗華提交了《關于推動落實<十四五特殊教育發展提升行動計劃>,保障特殊需要兒童平等獲得學前融合教育機會的建議》,認為特殊需要兒童在3-6歲階段接受學前教育的狀況不容樂觀,并在建議中將造成殘疾兒童學前教育入園率低的主要原因概括為三點。 “所有幼兒園應當承擔接收本社區內特殊需要兒童入園的主體責任,保障適齡特殊需要兒童就近入園、應隨盡隨?!臂Ⅺ惾A建議將“零拒絕”政策應用于學前教育階段,還提出搭建有效的“醫教康”協同機制、加大經費保障力度、系統促進學前融合教育發展的專業支持體系。 -
兩會公益觀察丨反家暴的背后:并非選擇離開與否,而是需要重建生活
在“萬家無暴”項目創始人萬飛投身于反家暴事業的這些年,對受害者被家暴后的絕望與恐懼感同身受,“受暴之后的受害人往往非常急需一個安全的容身之地,他們所遭受的心理恐懼是無法想象的?!? 醫療支持、生活保障、特殊照顧、心理疏導、法律援助、職業培訓,還有成因極其復雜的生存困境,“當受害者還有孩子、老人等需要照顧時,受害者很難將全部精力用來解決家暴及后續的生存問題”,全國政協委員安庭在提案中點出了問題所在,而這些都需要有人來做。 反家暴的背后,不是受害者選擇離開家或者不離開,而是需要一個重建自己生活的機會。 -
兩會公益觀察丨俞敏洪:讓老師站在講臺,讓孩子掛滿笑臉,讓障礙不再是家的障礙
在《我的成長觀》一書中,俞敏洪提出一個問題,“什么能夠保證中國的可持續發展?”他給出的答案只有兩個字——教育?!拔沂冀K認為只有教育能夠保證民族的長久和興旺”,而這樣的觀點,無一不體現在他的兩會關注中。 -
公益品牌對話丨葛燄:從疫情“大考”開始,騰訊公益的取舍與選擇
從公益節點延展與小紅花機制升級來看,騰訊公益慈善基金會(以下簡稱“騰訊基金會”)的“轉身”動作不言而喻。 開放平臺、弱化所屬、扶持項目、鏈接技術、吸引用戶、建立黏性等一系列操作,使“打破”二字顯見于細節。一場帶有刺痛的“轉身”正在進行,而葛燄,恰是這場進化的設計者。 時過境遷,不同于一年前的“對于我個人來說是一個新的行業”,葛燄本人作為騰訊基金會的秘書長,愈發熟稔于公益的方方面面,也適合回答一些備受行業關注的問題: 什么在變化?為什么要變化?“轉身”中的公益品牌發展又處于何種空間?
2021
-
社會組織要在第三次分配中唱好主角
-
2021年南方周末中國公益品牌榜及介紹
-
中國互聯網公益觀察報告(2020-2021)
科普內容開始關注公益領域,也預示著一個新的信號,公益行業外的更多資源開始關注公益領域,不同領域的從業者通過互聯網開始參與到公益序列當中,互聯網公益的未來將迎來更多的可能性。 -
2591份問卷里的家長生物多樣性認知:隔著屏幕,難聞花香
“自然教育是體驗式的教育,隔著屏幕,聞不到夏天的荷葉香、秋天的桂花香?!蔽靼布议L劉女士認為,真正的自然教育就是跟電子時代做抗爭,自然教育不是知識的灌輸,而是要在與自然的親近中獲得情感能量。 受訪的幾位家長認為,自己只能回答孩子的一些常識性問題,對更專業的問題束手無策,甚至常常感覺“孩子懂得比自己都多”。 家長不必太過擔憂自身的自然知識不足。王西敏認為,傳授自然知識只是自然教育中的初級階段,更高級的自然教育是讓孩子產生對自然的愛、享受在自然中的樂趣、樹立環境保護理念等。 (本文首發于2021年11月25日《南方周末》) -
共同富裕背景下中國公益基金會的發展現狀及展望
-
匯聚共同富裕新征程上的公益能量,筑夢者公益大會火熱落幕
-
圓桌對話:生物多樣性保護中的公眾參與
-
生命至上!值得所有的可能
-
用科技凝聚向善的力量
-
元宇宙時代社會組織品牌構建的機遇與挑戰
-
“擦亮”公益品牌迫在眉睫 ——2021南方周末中國公益品牌榜解讀
一個優秀的公益品牌,不僅能準確高效地向社會傳遞真善美的價值,同時對品牌擁有者來說,也意味著對社會資源的巨大影響力。從調研結果看,現階段的公益基金會和公益項目,其品牌建設仍處于“探索”階段,在品牌視覺識別、品牌保護、品牌傳播、品牌影響等方面還有較大提升空間。 (本文首發于2021年11月25日《南方周末》) -
生態環境部宣傳教育司司長劉友賓:講好中國生態環境保護故事
-
科技賦權,人心向善——面向未來的互聯網公益傳播
-
共同富裕下的中國社會組織
-
公益傳播在于人人參與、順手為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