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人的動畫口述史
讓年輕人認可、喜歡自己國家的動畫作品,是每個行業人都要爭取和為之努力的
(本文首發于南方人物周刊)
責任編輯:楊靜茹
沈樂平,動畫導演、制片人,現任杭州玄機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
1996年,沈樂平投身游戲動漫行業,曾參與《虛擬人生》等多部游戲制作;2004年開始擔任長篇3D武俠動畫《秦時明月》的總導演、總制片、總編劇?!肚貢r明月》系列動畫網絡總播放量超百億,其中多部作品豆瓣評分9.0以上;2012年,《秦時明月之萬里長城》獲得中國動畫學會“美猴獎”最佳動畫導演獎。
2005年,沈樂平創辦杭州玄機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專注于青少年題材的三維動畫制作,除了打造經典IP《秦時明月》,還陸續推出了《天行九歌》《武庚紀》等廣受好評的作品。
沈樂平的17年動畫路也是中國動漫復興之路的縮影。以下是他的講述:
收復失地
如果不是這次訪談,我倒沒有注意到今年正好是中國動畫100周年。從這個時間點來看,中國動畫還是經歷了很多的滄桑變化。
中國動畫現在處在一個復興期,而且是蓬勃生長并逐漸百花齊放,是一種良性的狀態。提到復興,在中國動畫開創之后,有過一段差不多40-50年左右的發展,達到過世界的高峰,無論從技術層面還是從行業層面;但是中間也有將近30年左右的衰弱期,而且這個衰弱幾乎是跌到谷底,甚至面臨整個行業即將消亡的狀態。
其實可以看到,有將近10年的時間,它還是在比較緩慢地成長。這個成長應該說也是艱難的,最難的部分在行業,上中下游的配套不匹配,光有一兩家公司可能做得還可以,但是沒有上下游整個的產業鏈,沒有辦法支撐一個行業。更難的是如何收復觀眾的心,可以說在20年前,在很長的一段時間里,觀眾幾乎已經不太認可中國自己的動漫了,那個時候歐美、日本的動漫行業非常成熟發達,商業化也非常完整,有很多的優質作品。相比之下,中國動漫正好處在最低谷。
最早開始做中國原創作品的時候,都面對著批評,甚至嘲諷,當時行業剛剛復蘇,還是一個比較不成熟的環境。由于中國動畫曾經達到過高峰,但是反復去講的也就是那幾部特別經典的、有代表性的作品,有時候也會覺得悲涼,好像我們一直在講過去的榮耀,好像放眼望去沒有什么拿得出手的。所以,觀眾逐漸轉向海外的優質作品,也是情有可原。
2005年的時候,由國家廣電總局等主管單位發起關于振興中國原創動畫的政策,整個行業算是在幾乎滅亡的邊緣,有了復蘇的機會。(編者注:2004年4月20日,國家廣電總局發出《印發<關于發展我國影視動畫產業的若干意見>的通知》;2006年4月25日,國務院辦公廳轉發財政部等部門《關于推動我國動漫產業發展若干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校對:趙立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