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餐不“糊弄”,老人何以告別食糜
老年人的飲食充滿矛盾。一方面老年人患有基礎疾病,例如糖尿病、高血壓等限制了他們的飲食。另一方面,老年人患有這些疾病后又要求更多補充營養。
我國老年人存在營養缺乏和營養過剩雙重負擔。對于老年營養師而言,老人是否肥胖更需要綜合評估,不能按照BMI計算出數值而簡單判定,一味要求其減重。
養老機構之外,其他與老年人相關的行業中,很少有老年營養師的身影?!耙恍┢髽I說是做老年營養品、老年保健品,但是根本沒有專業的老年營養專家或者資深教授?!?br />
(本文首發于2022年9月29日《南方周末》)
責任編輯:曹海東
如果老年營養做得好,保持老人身體健康,不僅能夠延續老年紅利,更能減少醫療經費。
“水泡鈣奶餅干……”在醫生數次詢問下,詩露的父親才不情愿地擠出了這六個字,而這正是他的一日三餐。因為營養不良,他日漸消瘦,不到半年體重就輕了近10斤,被診斷為貧血。
在母親為自己長時間照看孩子不在家后,年近古稀的詩露父親獨居在家。過去一日三餐多由母親操勞,雖談不上豐盛,但父母一張餐桌上,談笑間吃飯也會開心不少。獨居之后,飯菜就“糊弄”起來,往往是水泡餅干、水泡米飯饅頭,青菜一周都難見一根。
詩露父親出現的貧血并非孤例。中國疾控中心發布的《中國居民營養與健康狀況監測報告》顯示,中國75歲以上老人的貧血率達到17%,農村地區的高齡老人貧血率接近20%。貧血率的背后反映了老年群體普遍存在的營養不良問題。
營養問題已成為威脅老年人健康的“頭號殺手”。據世界衛生組織發布的《中國老齡化與健康國家評估報告》,60歲以上老年人中超過50%的死亡可以歸因為飲食風險(營養過剩和營養不良)以及高血壓。
如何讓老人吃得健康?老年營養師正在扮演一個重要角色——2020年開始,中國老年學和老年醫學學會開展老年營養師職業能力評價。中國老年學和老年醫學學會業務主管部門為國家衛生健康委,成立于1986年4月,系國際老年學和老年醫學學會(IAGG)成員,研究范圍涵蓋人類個體老化的各種問題,涉及老年醫學、老年生物學等相關學科。
中國老年學和老年醫學學會營養食品分會主任付萍告訴南方周末記者,如果老年營養做得好,保持老人身體健康,不僅能夠延續老年紅利,更能減少醫療經費,“讓老人有尊嚴地老去”。
充滿矛盾的老年人飲食
老人究竟適合吃什么?
詩露并非沒有操心過父母的飲食,母親患有糖尿病,能吃的東西并不多,她參考醫生建議,制定了一份菜譜。盡管如此,由于烹調方式不盡相同,食物咸了、甜了、涼了或硬了,很難掌握,父母也常常出現胃腸道不舒服的癥狀,“既能方便老人食用,又能保證營養,真的太難了”。
看到父親貧血的診斷單,自責的同時她也有許多無奈。許多人都與詩露有著相同的困惑,知乎、豆瓣等一些網絡平臺上,不斷有人詢問:到底要怎樣給老人配餐?甚至有人在考慮,需不需要為此考一個營養師。
而在大多數老人子女的印象里,老人餐的第一要義是方便老人吃下去,老年人牙口和消化不好,因此各種各樣軟糯的糊糊成為了標配。
事實上,對于老年餐食而言,營養損失比留住營養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網絡編輯:李木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