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是用來喝的,不是用來炒的:別玩金融博傻游戲
相對比特幣在全球范圍成為一種金融品。而大益、今大福為代表的金融茶,如今套牢的資金也只有上百億人民幣元。越小的盤子,莊家就越容易操控。
責任編輯:陳斌
2021年12月,54歲云南茶王、大益茶掌門人、“金融茶”教父吳遠之去世。但他一手打造的大益金融茶仍然在影響著無數人。
最初,他將瀕臨破產的勐海茶廠,打造了大益茶品牌,然后,他將金融運作手段用在了普洱茶上。隨著炒客和商家相繼入場,大益茶逐漸成為高風險的“期貨交易”,成為了“金融茶”。
大益茶有專門查看價格行情的平臺。在“找找茶”“大益行情網”上,每一款年份、品相的大益茶都有對應的“嘜號”,炒客可以隨時查看大益茶的價格、漲跌和行情走勢。
在今年3月,普洱茶行情出現一波短暫“小陽春”,大益茶價格猛漲。比如,2003年的“班章六星孔雀青餅”,價格甚至達到了6500萬元/件的“天價”。一方面,隨著茶價暴漲,“期貨市場”上做空的商家血本無歸;另一方面,不懂行的外圍資金,被忽悠進來接盤。
此后,金融茶持續陰跌,到了今年7月,大益的茶產品“倉頡號”爆雷,大益金融茶系列全線下跌。此時,操盤的莊家早已高位逃頂套現,接盤者哀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網絡編輯:柔翡 校對:胡曉
歡迎分享、點贊與留言。本作品的版權為南方周末或相關著作權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否則即為侵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