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able id="9u1j1"><ruby id="9u1j1"></ruby></table>

        1. 為3億老人立遺囑:“做好人生的最后一次選擇”

          60歲出頭的吳阿姨在寫遺囑時說,她有個額外的叮囑,希望自己走之后,先生可以再找一個伴,“一定要一定要再找一個伴”,“希望他在余生有人相伴,冬天冷了有人給他蓋蓋被子,春天有人跟他一起看看花,秋天有人陪他一起散散步”。

          “能來找我們的老人,觀念比較先進,有時候叔叔阿姨坐在這里就開始談‘如果我死后’,他們不會覺得這個東西不吉利,只是談起家里的紛爭,很多人都會禁不住地流眼淚?!币虼?,中華遺囑庫的會客廳里總是備有紙巾。

          現在老人最擔憂的還是將來某一時刻當自己失能失智,他們會面臨怎樣的境況。老人會得到妥帖的照護嗎?子女會因為財產分配問題吵得面紅耳赤嗎?老人的不安全感令人唏噓。

          (本文首發于2022年10月27日《南方周末》)

          責任編輯:曹海東

          遺囑咨詢師通常是法律、金融、保險或者社工專業,不僅了解遺囑訂立的法律法規,也很熟悉老人的心理想法。圖為2022年7月5日,深圳遺囑庫。 (人民視覺/圖)

          常言道,家丑不外揚,每個遺囑咨詢師,卻是很多家庭“最熟悉的陌生人”——他們目睹過一個家庭最隱秘的角落,梳理過上下幾代人的悲歡,才能幫老人給財產尋找一個穩妥的歸處。

          “有一個老太太已經立好了遺囑,有一天她突然過來我們這兒,一下子就哭了,她說阿姨實在沒有地方可以哭了,想找個地方待一下?!鄙钲谶z囑庫管委會副主任周思奇無奈地說,老太太家里人為了分財產的事兒,已經鬧得不可開交。

          近十年來,除公證處、律師事務所可以訂立遺囑外,不少大中城市陸續成立了遺囑庫。遺囑庫的遺囑咨詢師和律師團隊普及宣傳有關財產繼承的法律知識,幫助市民訂立、登記和保管遺囑,有的還能提供繼承調解、訴訟出證、代辦過戶等一整套服務。

          以中華遺囑庫為例,《中華遺囑庫白皮書(2021)》顯示,截至2021年12月31日,中華遺囑庫已登記保管220119份遺囑,成立8年多以來,立遺囑人群平均年齡從77.43歲下降到68.59歲。

          “在遺產繼承前,人性暴露無遺?!北本┙鹪V律師事務所創始人戴金花律師對南方周末記者感嘆道,隨著老齡化加深,會有越來越多老人尋求立遺囑。2022年9月,國家衛健委相關發言人在發布會上指出,預計“十四五”時期,我國60歲及以上老年人口總量將突破3億,在總人口中的占比將超過20%,進入中度老齡化階段。

          這些老人將面臨家產分配和情感的考慮,何以老有所安?“絕大多數老人都希望能通過遺囑的形式,為自己也為了家人,做好人生的最后一次選擇?!敝芩计嬲f。

          “同一起跑線”

          周思奇從小在北方長大,定居深圳后辦過近1000場社區公益遺囑講座,接觸過形形色色的家庭,有一對來自東北的老兩口一直讓她難以釋懷。

          這對老人是在改革開放后由于工作原因調動參與深圳建設,受制于當時的條件,老兩口把小兒子帶來了深圳,大兒子留在東北讓長輩照管。

          在深打拼多年,老兩口有了自己的房產,在深圳扎下根來,深圳也從一個默默無聞的小漁村躋身國內一線城市,各種資源和機會的富集程度超越了東北??梢韵胂?,他們的大兒子和小兒子人生軌跡也發生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立即登錄

          網絡編輯:吳悠

          歡迎分享、點贊與留言。本作品的版權為南方周末或相關著作權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否則即為侵權。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
          久久青青亚洲无码AV黑人
                <table id="9u1j1"><ruby id="9u1j1"></ruby></tab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