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重慶山區,她用“感恩的心”與希望同行十年?
今年中秋,方興志回到了雪寶山鎮。前兩年,因為疫情的緣故,支教行動由線下改到了線上。小小的電腦屏幕里,孩子們求知的眼神依然清澈,方興志的牽掛卻被無限擴大。
雪寶山鎮位于重慶市開州區東北部,是距離城區最遠的鄉鎮。這里群山起伏、峭壁險峻,半數居民都居住在海拔1000米上的高山地帶,過去,當地人想進城一趟,即使是駕駛技術過硬的老司機,在崎嶇的山路上彎彎繞繞,也要花上三個多小時才能抵達。
(1997年學校舊貌)
雪寶山鎮平安希望中心小學是距離開州城區最遠的一所小學,這里有七百多位學生,一大半都是留守兒童。1997年,中國平安出資為學校修建了教學大樓,自此平安與學校結下深厚情誼,多年來向學校捐贈教學物資并開展支教行動,給大山里的孩子送去知識和溫暖。
(2022年雪寶山鎮平安希望中心小學的學校大門)
方興志便是平安支教志愿者中的一員。她今年70歲,是平安人壽重慶分公司的一名保險代理人。從2013年起,每年秋天,她都會跟著“大部隊”來到雪寶山鎮開展支教。今年,已經是方興志成為支教老師的第10年。
“圓自己一個真正的教師夢”
方興志有一個教師夢。
小時候,每當看到老師在講臺上侃侃而談,方興志就覺得納悶,他們的腦袋里怎么能裝得下那么多的知識呢?她心生崇拜,覺得這個職業既神圣又偉大,并許愿長大了也要成為他們中的一員。無奈由于歷史原因,她的教師夢就此擱置。
1997年底,方興志加入了中國平安。從業滿一年后,她成為了一名外勤導師,負責給新來的業務員傳授產品知識和職業操守。雖然與自己小時候的愿望有些出入,但方興志依然十分珍惜這個成為“老師”的機會。
講師的經歷,也為她后來成為一名優秀的支教老師埋下了伏筆。2013年,當得知平安人壽重慶分公司正在組建前往雪寶山鎮的支教隊伍時,方興志第一個就報了名。她覺得自己等了三十多年的機會終于到來了:“我要圓自己一個真正的教師夢?!?/p>
方興志是土生土長的重慶本地人,從小在最繁華的解放碑八一路長大。對于鄉村,她更多的是向往——有親戚住在鄉下,她偶爾去游玩,只覺得空氣好、風景美,是個休閑的好去處。
但真到了雪寶山鎮,方興志卻被鄉村的另一面顛覆了想象。那會兒,那里還不叫雪寶山鎮,而叫白泉鄉。支教第一天下午,方興志便和團隊一起上山,開始了學生家訪。
在山上,方興志看到了只在電影里見到過的木板房子——墻上都是洞,四面透風、破舊不堪。更讓她驚訝的是,這里的孩子上學,來回一趟至少要走上三四個小時的山路。住得更偏遠一些的孩子,下午放學,等回到家已經是深夜。
“真不知道他們是怎么摸黑回到家的”,方興志說,“如果不是支教,我很難想象,一個大山里的家庭要付出多少代價,才能讓孩子擁有一個上學的機會?!?/p>
結束了家訪的方興志回到酒店,徹夜難眠。當回到課堂,再看到端坐在課桌前的這群孩子,方興志的心里有了一些變化:他們需要我。
“感恩的心”與支教十年的堅持
起初,支教只是單純為了圓自己的教師夢。但方興志沒有想到的是,這件事一做就是十年。
第一年支教回來,她寫了厚厚一沓報告,把家訪的所見所聞反饋給了公司;第二年,她和團隊帶著一百套被子、帽子、圍巾、書包回到了學校;然后又有了第三年,第四年……
剛認識的人,聽說方興志十年如一日的堅持,多少會有些不解,畢竟同齡人早就在家安享晚年了。但身邊的親友卻一點也不意外:“她一直是個熱心公益的人,甚至于每年的生日都是在老人院里,和老人們一起過的?!?/p>
方興志是重慶市紅十字志愿者協會理事會的成員,也是重慶市紅十字無償獻血志愿服務隊的隊長,還是重慶市血液中心志愿服務總隊理事會理事兼培訓部的部長,同時,還是重慶市多個志愿者團隊的領隊。每個月,她都會組織志愿者到福利院、養老院、獻血站、智障兒童康復中心去做公益服務,風雨不改。
而這一切的開端,源于2009年,方興志被查出子宮癌。手術時,1000毫升的陌生人血液流入了她的體內。
“如果沒有這1000毫升鮮血,我肯定下不了手術臺?!辈〈采系姆脚d志發誓,只要能好起來,她一定要回報社會?!拔蚁胱鲆稽c讓生活更有意義的事?!弊源?,她積極投身志愿服務,用行動照亮他人。
每年,方興志都是第一批前去支教的老師——雪寶山鎮海拔高,一入秋天氣就冷了,還在恢復期的方興志免疫力差,得趕在天氣暖和的時候動身。
雖然秋天才出發,但方興志的準備工作早在夏天就開始了。每年,她都會根據學生的具體情況重新“定制”支教課程——針對不同年級的學生,她設計了由淺入深的課程體系,并不斷調整改進,力求做到“與時俱進”。
(方興志教學生跳手語舞)
支教第一年,她給孩子們帶來了安全知識基礎課程;第二年,考慮到留守兒童的特殊性,她重新準備了《弟子規》等課件,教給孩子們為人處事的行為規范;后來,她又陸續將血液知識普及和愛國教育課程帶到了孩子們的課堂上……
唯一不變的是手語舞。為了快速拉近和孩子們之間的距離,方興志第一次支教就帶來了趣味性十足的手語舞《感恩的心》。這個舞蹈在學校大受歡迎,也讓方興志迅速成為了孩子們最喜愛的支教老師。
這支手語舞隨后在每個班依次教學,并作為一項學校課間操節目。支教十年間,學生換了一屆又一屆,學習手語舞的習慣卻被一直保留了下來,在潛移默化中為孩子們種下了一顆“感恩”的種子。
“我可不可以叫你一聲奶奶”
小娟也還清晰地記得這支手語舞。
如今的她是一名大學生,在重慶安全技術職業學院就讀大二。時至今日,一聽見《感恩的心》的旋律,她還是會想起小學操場上那位穿著紅色外套,微笑著帶領大家跳手語舞的方老師。
那一年,小娟只有11歲,讀四年級。印象中的方老師從不板著臉,對班上最調皮的學生也特別耐心。她總是在笑,眼鏡下的眉眼彎彎的,很慈祥。像春日的太陽一樣,照得人心里暖洋洋的。
這讓小娟想起了自己的奶奶。由于父母工作忙,小娟從小就跟在奶奶身邊長大,跟奶奶感情很深。奶奶去世后,小娟傷心了很久,直到方老師的到來。
一天下課后,小娟突然跑到方興志的身邊,有些不好意思地問道:“方老師,我可不可以叫你一聲奶奶?”說完便抱著她喊了一聲“奶奶”,然后大哭了起來。方興志的心也被狠狠揪了一下,抱著小娟默默流淚。
幾天后,就在方興志結束支教、準備離開學校之前,小娟把自己精心繪制的畫作當成禮物送給了“方奶奶”。讓方興志更加感動的是,畫上端端正正地寫著:“請讓我再叫您一聲奶奶”。
十年過去,方興志一直珍藏著小娟送的那幅畫。她清晰地記得小娟那時的模樣:圓圓的臉蛋紅撲撲的,齊齊的劉海,頭上還帶著一個帶蝴蝶結的發箍。
(小娟送給方興志的畫)
留在方興志記憶中的事情還有很多——她記得一個三年級的小男孩,喜歡在上學路上大聲背誦課文;她記得晨迎時,一個小女孩一邊喊著“老師早上好”,一邊認認真真地朝自己鞠躬;她記得大雨天,一年級的孩子跑過來給她送傘,褲腿上都是泥,人卻還沒懷里的傘高;她還記得每年分別之際,孩子們把她團團圍住,眼淚汪汪地問“方老師你什么時候回來”……
“無論是學校還是孩子,總是在感謝我們這些支教的老師。實際上,應該說感謝的是我們?!背蔀橹Ы汤蠋熀?,方興志時常把“教學相長”掛在嘴邊,在她看來,自己從孩子身上獲得的東西更多?!盀槭裁次颐磕甓家ブЫ?,就是因為我每次都會收獲很多感動。對我來說,這是一種非常強大的精神力量?!彼o孩子們帶去希望,也被孩子們鼓舞著希望。
鄉村教育的新希望
時隔兩年重回“故地”,方興志回想起多年前,明顯感覺到了雪寶山鎮的面貌已經煥然一新。
十年前第一次支教,因為交通不便,方興志和伙伴們光是來回就花了四天。而如今,開州在黨和政府的領導下,精準落實產業、就業、住房、教育等幫扶政策,開州實現了脫貧攻堅,邁進了鄉村振興,白泉鄉更名變成了雪寶山鎮,柏油公路也修起來了,從山上一直鋪到學校門口,原來需要幾個小時上下學的孩子,如今坐車只要半個小時左右就能抵達學校。
改變同樣發生在學校里。方興志發現,在國家和社會各界的愛心支持下,希望小學現在的孩子們變得更開朗了,知識面也越來越廣。其中,支教團隊的到來,大大開闊了孩子們的眼界;軟硬件上的支持,也為孩子們帶來了更加優質的教育資源和更好的學習生活體驗。
教育是國之大計、黨之大計。黨的二十大再次強調了要實施科教興國戰略,深入實施人才強國戰略,加快建設教育強國、科技強國、人才強國。站在新的歷史起點上,中國平安延續“服務國家、回饋社會”的初心和使命,積極促進優質城鄉教育資源共享,助力鄉村學校提升素養教育水平,在無數鄉村學子心中播下希望的種子。
2007年至今,中國平安已連續16年開展支教行動,并根據鄉村學校教育需求,不斷升級支教內容,帶動更多人一起做公益,為鄉村孩子送去最新教育資源,持續助力鄉村振興。截至目前,平安已累計招募超過一萬名(10600名)支教志愿者,支教服務時長總計超37萬小時。
作為10600名支教志愿者中的一員,方興志也成為了中國平安在振興鄉村教育道路上“與希望同行”的人。談及未來,她希望自己的身體能越來越棒,“這樣我才能一直支教下去”。而對于那群讓她日夜思念的鄉村孩子,她還有更大的期待:“我希望山里的孩子都能通過知識改變命運,走出大山、走向更廣闊的世界?!?/p>
網絡編輯:kuangy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