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寫千年復印神技,蘇鴻斌探尋雙鉤書法的傳承與創新
書法和春節聯系緊密,深冬時節的街頭少不了對聯的身影,不少書法愛好者甚至會為家人書寫自己的對聯作品。在越來越濃的年味中,佳能非遺文化攝制組來到雙鉤書法傳承人蘇鴻斌古香古色的工作室,與這位書法家一同寫春聯、勾福字,用一支充滿溫情的影片,記錄下這儀式感滿滿的傳統年味兒,也將雙鉤書法這門流傳千年的古老技藝置于聚光燈下,吸引更多人的目光。
圖/ “壹城壹非遺“雙鉤書法拍攝現場
影片不僅呈現出歡樂祥和的民俗文化氛圍,展示了飄逸雅致的雙鉤書法,更真實展現了傳承人蘇鴻斌如何用現代打印技術幫助傳統技藝高效傳習推廣。片中的佳能打印機,正是蘇鴻斌工作室中正在使用的那臺。復印字帖、打印古字,現代科技與傳統文化在此刻突破時空界限,碰撞出嶄新的火花。很少有人意識到,現代科技也能幫助古老技藝持續綻放光芒。
對于這支影片,蘇鴻斌將它戲稱為“現代印刷科技對古代復印神技的追尋”,而事實上,它更展現了蘇鴻斌這位現代傳承人對雙鉤書法這項千年傳統技藝的傳承與創新之路。
古老的復印神技
雙鉤書法源于唐代,距今已有千年歷史。古時沒有打印機,人們為了能使名家書法作品得以流傳,就按作品的原樣,勾勒出空心字,然后再填上黑墨,得到近似真跡的作品。后來,一些工匠省去了填黑墨的工序,只留下空心字,“雙鉤書法”,便由此而來。
圖/ 雙鉤書法技藝傳承人蘇鴻斌作品
可以說,沒有雙鉤書法,古代的名家字畫就很難被完整流傳。智慧的中國古人,千年前就萌生了現代科技理念,創造出了與現代打印機功能相似的古典技法。這正是雙鉤書法讓人著迷的地方,也正是佳能此次追尋的目的——以現代印刷術助力古代復印神技,讓祖先的智慧源遠流長。
近年來,一些書法家消解了雙鉤書法字畫復刻的目的,將其作為一種獨立的藝術創作樣式來繼承,并不斷根據現代審美加以改進,形成了獨特的書法文化。蘇鴻斌就是其中的佼佼者,也在2016年被定為非物質文化遺產雙鉤書法傳承人。
雖然是傳統非遺文化傳承人,但蘇鴻斌身上無一不體現著現代人科學嚴謹的一面。他和同輩愛好者,一起總結師傅的面授心傳,結合古籍,編寫了一套系統的雙鉤書法理論教材,并在學員中獲得了不錯的反響。
此外,在創作和教學上,蘇鴻斌并不拘泥于傳統工具,而是廣泛使用現代科技。日常創作中,遇到不熟悉的古字,他會查閱電子字典,并將文字打印出來,確保書寫正確;教授學生時,也會使用工作室添置的佳能打印機,將古帖打印出來,讓學生臨摹。在現代科技的幫助下,工作和學習都變得簡單了許多。
圖/蘇鴻斌書桌上正在運作的佳能打印機
當年,蘇鴻斌學習雙鉤書法時,可沒有高科技的幫助??恐赣H的支持和鼓勵,也靠著自己的天賦和熱血,他37年如一日地走到了今天。
外練筋骨,內練神韻,心之所至,方得其法
蘇鴻斌父親的書法在當地小有名氣,尤其擅長雙鉤書法。蘇鴻斌從小就接觸到這種特殊的書法樣式,6歲開始,放學做完作業就在自家院中與父親一起臨摹古帖、練習書法。一開始,他字寫得歪歪扭扭,很快就懈怠了。父親深諳鼓勵式教育,在他的督促下,蘇鴻斌堅持了幾個月,驚奇地發現,短短數月,自己的字已經拿得出手了。
天賦之外,蘇鴻斌也下過苦功。他曾把古代的書法碑帖一一雙鉤對臨,一個字寫好后,就附在字帖上校驗,直到分毫不差,再練習下一個字。在蘇鴻斌看來,天賦和努力同樣重要,甚至后天的勤奮更為要緊。
2014年,父親去世,蘇鴻斌下定決心繼承父親的志愿,要將雙鉤書法發揚光大。那種與父親一同練習、與書法一同長大的感覺,蘇鴻斌說,一輩子都忘不了。他將父親的話銘記于心“人要是能堅持做好一件事,就很了不起”。
常年習武的蘇鴻斌,常常在書法中參透著中國功夫的奧義。他認為,雖然一動一靜,但內核相通,武術和書法都講究呼吸吐納,外練筋骨,內練神韻,心之所至,方得其法。
練習內功時,需要調整呼吸,達到“忘息”境界。這種境界,他常在書法中體會到。雙鉤小楷和小行書,對字形要求很高,身體起伏會影響字的線條,寫作時需要屏住呼吸。撰寫時,蘇鴻斌常常忘記了呼吸,寫完長舒一口氣,頓覺心曠神怡。如今,學員練習累了,他也會帶著練內功或是八段錦,讓徒弟們也能找到“忘息”的感覺。
圖/蘇鴻斌正伏案在桌前書寫雙鉤小楷
幾十年下來,蘇鴻斌認為自己的字仍然只是及格。技法的進步,并不難,蘇鴻斌已經可以在臨摹時做到分毫不差。然而,字的神韻在寫字之外,人生閱歷對其影響深遠。從少年到青年,再到中年,對字的理解會加深。人生必須走到一定階段,書法的功力才會爆發出來。這也是機器和AI不能代替人工書法寫作的原因,盡管字形和走向都可能一致,但展現的氣韻卻完全不同。
蘇鴻斌認為,每一次書寫,都應該是一次創新,不該千人一面,踏入同一條河流。他總會在前作的基礎上,思考如何寫得更好,煥發出時代的新生機,讓書法藝術得到綿綿不絕的生命力。這也是佳能一直在思考的,打印、復印,看似只是一次簡單的文字或圖像的騰挪,其內核卻是文化的傳輸。如何讓自己的產品在時代發展中不斷提供強大價值,如何讓打印機性能不斷提升,為世界文化瑰寶的傳承貢獻力量,是佳能進步的源動力。
現代社會,書法作為一種小眾的愛好,游離到了日常生活以外。然而,書法,不是割裂的筆畫和漢字的組合,而是在不知不覺中,書寫者內心的表達和流露,書法動人的部分一定是與書寫者自身有關的真實部分。
這,也是傳承的一大難題。學員們往往三、四個月就能學成基本技法,將字寫得八九不離十,但是,文化的傳承,就不止是書法本身的事了,人生積淀、內在涵養、未來規劃、胸懷志向,都得考量。
書法之意義在于美育,學習本身就是一種傳承
在科學技術飛速發展的今天,有些歷史文明和現實早已拉開距離?,F在,人們用電腦和手機打字,真正持筆者甚少,“書法藝術”更是被拋諸腦后。
然而,許多大文豪都提出過“書如其人”,說明了書法之于人的本質意義——心靈的寄托與精神的承載。在日益加快的生活節奏中,現代人往往容易迷失自我,物質日益發展,精神卻日益荒蕪,“靜”變成了一件很難的事。
練習書法,必須端坐專心,是心、眼、臂、肘、腕、指共同配合的微量運動,所以能作為一種生活方式,成為許多人建構自我、獲得內心平靜的方式,也就是現代年輕人所說的尋求“心流時刻”。
這一點,蘇鴻斌感觸頗深。2018年,蘇鴻斌去了一趟西安碑林。親眼看到數量驚人的古碑,他難掩激動。靜下心來,他找到想臨的碑,仔細觀察每個字。最終回到家,寫出了至今最為滿意的作品,直到現在說起來都頗為自豪。
而蘇鴻斌的學生們,也體會到了“靜”的力量。蘇鴻斌的學生,年齡跨度較大,6歲往上不等。大部分學生都會進行至少3個月的學習。小孩子是坐不住的,開始練字時毛毛躁躁,寫五分鐘就要四處動一動。但是往往練習數月后,他們就能端坐幾個小時,不間斷地寫字。這些眼睛離不開屏幕的孩子,都在傳統文化的練習中學會了如何專注。
盡管有學生主動上門,但蘇鴻斌更愿意帶著自己編撰的教材,走進校園,將非遺文化融入下一代的日常學習。從大學到幼兒園,蘇鴻斌都去講過課。他已經是廣東白云學院的客座教授,在校內開設了非遺大師工作室,主講非遺雙鉤書法選修課。在湖北老家,蘇鴻斌也與兩所小學合作參與了非遺文化傳承示范基地的籌備,定期為小學生講解雙鉤書法。蘇鴻斌的傳承理念簡單直接,他認為,學習本身就是一種深刻的傳承。研習書法本身,就是美育的一部分,它讓我們能深刻理解中華文化之美。
在創作和傳承的路上,蘇鴻斌都在不斷進行著新嘗試。這次與佳能合作,也是其中之一。合作之前,蘇鴻斌了解到佳能近些年對國內非遺項目的關注,看到佳能打印機“壹城壹非遺‘系列活動走過中國數個歷史名城,將非遺文化帶到了數萬人眼前,甚至讓他們親手體驗。這一切,都讓蘇鴻斌激動,他期待自己手上這門千年神技,也能被更多人所熟知,并能繼續在現代生活中發揮它“靜心”的重要作用。
圖/佳能打印機“壹城壹非遺”系列活動海報
蘇鴻斌的想法與佳能一致,將傳統形式和現代創新意識相融合,才能使書法靈魂不滅。唯有這樣,書法才能被接續、拓展,傳統藝術才能既與過往息息相關,又擁有新生的契機,獲得鮮活的生命力。
雙鉤書法作為傳統文化,需要社會各界廣泛的支持。大國的崛起,除了經濟的崛起,更是文化的崛起,我們的文化將走到世界中央,影響一代又一代。
網絡編輯:kuangy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