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動是應對氣候危機的根本 南方周末中國企業雙碳行動力榜(2021/2022)解讀
2022年11月,《聯合國氣候變化框架公約》第二十七次締約方大會(COP27)在埃及沙姆沙伊赫舉辦,本次大會被稱為“落實的COP”,大會敦促各國在COP26成果的基礎上,將氣候雄心和氣候承諾落實為氣候行動。
2022年10月27日,中國生態環境部發布《中國應對氣候變化的政策與行動2022年度報告》,闡述了關于《聯合國氣候變化框架公約》第27次締約方大會的基本立場和主張,再次聚焦行動與落實,提出真正有效應對氣候變化依靠的是落實,而不是口號。
從彰顯氣候雄心到聚焦務實行動,在當前的背景下顯得尤為重要。
然而,企業對氣候問題雖有共識,但在策略及實踐層面,行動差異較大。人們逐漸開始關注,爭相發布的凈零承諾是否符合聯合國政府間氣候變化專門委員會(IPCC)將升溫限制在1.5℃的情景?企業發布凈零承諾后是否言出必行、是否制定了與其脫碳目標相匹配的戰略行動?氣候雄心與行動之間是否存在“洗碳”(Carbonwashing)的空間?
為跟蹤、研究中國企業及外資在華企業對雙碳戰略的響應以及綠色低碳轉型現狀,南方周末中國企業社會責任研究中心發起了“中國企業雙碳行動力”調研項目,聚焦于低碳轉型大浪潮下的企業雙碳行動。
(本文首發于2023年2月2日《南方周末》)
責任編輯:譚暢
2022年的夏天,高溫似火點燃了整個世界,氣候變化的影響不再是專家們略帶悲觀的預測,而是人們每日高溫中煎熬的現實……極端天氣的出現,讓公眾直觀感受到了過度的碳排放帶來的嚴重現實后果,雙碳戰略已從國家層面的高瞻遠矚,變成了每個公眾都關注的話題。
應對氣候變化刻不容緩,迫切需要各方務實高效的行動。但何為“務實高效的雙碳行動”?
為確?!爸袊髽I雙碳行動力調研(2021/2022)”能夠更加符合現實需要、對企業雙碳戰略的實施起到應有的推動作用,南方周末中國企業社會責任研究中心獨立開發了企業雙碳行動力模型及指標體系。
借鑒社會學中研究個人行動力的維度,項目組重新定義了企業雙碳行動力:企業雙碳行動力是以雙碳戰略規劃為引導,以雙碳行動策略為路徑,以資源投入和創新研發為動力,以低碳文化和績效考核為支撐,以雙碳治理和管理機制為根基,是企業對雙碳目標從雄心到行動的整體落實,是對企業雙碳核心競爭力的全面打造。
基于此定義,雙碳行動力模型細分為雙碳領導力、執行力、加速力、協調力和凝聚力五個維度,共包含53個指標。調研對象包括國有企業、民營企業以及外資在華企業中采取積極行動應對氣候變化、并取得了一定成效的企業,共計230家。根據調研分析結果,得出了中國企業雙碳行動十大觀察。
觀察一:75%的企業處于起跑階段,外資企業表現較好
調研自2022年9月啟動,歷時4個月。經過問卷調研、數據收集、數據統計和分析等流程,最終產生了“南方周末-中國企業雙碳行動力100強”。100強企業平均得分為53.9(百分制),其中,雙碳領導力表現最好,平均得分為75.4分;雙碳執行力和雙碳加速力表現較差,平均得分為44.8分和43.3分。
從五個維度得分情況可以清晰看出,調研企業重視雙碳承諾、雙碳溝通和傳播,通過彰顯氣候雄心塑造雙碳領導力,但綠色低碳轉型力度、雙碳投入、低碳轉型成效等方面明顯落后于企業的氣候雄心。
根據得分,將企業雙碳行動劃分為五個階段,其中雙碳領跑者(80分以上)有4家企業,跟跑者(70-80分之間)有4家企業,追跑者(60-70分之間)有17家企業,起跑者(60分以下)有75家企業??梢?,中國企業雖然意識到雙碳議題的重要性,但綠色低碳轉型剛剛起步。
從企業類型看,生產制造型企業雙碳行動力表現較好,上榜企業數量和平均得分均優于服務型企業;100強企業中,外資在華企業占43家,蘋果(中國)和施耐德(中國)位列榜單前兩名。
觀察二:77家企業公開碳中和承諾,僅31%的企業承諾范圍包含價值鏈
2015年《巴黎協定》標志著全球達成了關于氣候治理的協議。此后,來自不同國家/地區、企業、金融機構的凈零承諾不斷增加。
根據凈零追蹤數據庫(Net Zero Tracker database),目前全球有120多個國家/地區設置了凈零目標,這些國家/地區占全球GDP的91%和全球人口的80%;在福布斯全球2000強中,有702家企業設置了凈零目標??梢哉f,實現凈零/碳中和,已經成為全球企業追求可持續發展的新賽道。
制定并公開碳中和目標可以為企業帶來多重優勢,比如公開披露有雄心的目標,可獲得利益相關方的認可,提高品牌聲譽;可以激勵企業培育創新能力,開創行業領先的商業實踐;增強企業業務的氣候韌性,增強企業的競爭優勢等。
可以說,向社會公開兼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網絡編輯:佳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