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
-
57城公共空間體驗榜2022: 哪座城市的共享客廳更耀眼?
城市經濟體量與城市公共空間體驗排名具有較強的相關性。從城市公共空間體驗排名來看, “上北深廣”蟬聯城市空間榜單前4名,杭州和蘇州同樣蟬聯第5和第6名。 人口規模龐大且大多都位于南方,是消費空間體驗值前十名城市的共同點。值得關注的是,武漢是其中最大的“黑馬”。 除去幾座頭部城市外,一般城市呈現出政府與市場為文化空間相互“補臺”的現象——人均藏書量側重地方傳統,影院量取決于市場環境。 在人口競賽中,提升城市公共空間的數量和質量顯得尤為重要。 (本文首發于2023年2月16日《南方周末》) -
錢多事少好落戶,哪座城市最留人丨2022市民準入榜
錢多舒適門檻低不再是夢想。 -
理想之城榜2022:“中三角”造就中國第五極 珠三角“第三核”顯現
(本文首發于2023年2月2日《南方周末》) -
繁榮的另一種表述:“雙循環”格局下的中國縣域經濟
(本文首發于2023年2月2日《南方周末》) -
中國最舒適的生活,為何藏在這座城|城市生活舒適榜2022
城市的生活賬本。
2021
-
新型文化空間:“杠鈴式”的城市創新
城市文化競爭新賽道。 -
57城文化空間榜:失衡了,怎么辦?
文化空間三大失衡背后的策與因。 -
七大城市宜居宜業的啟示:低生育時代,城市如何留人?丨理想之城榜2021
研究團隊擴大了觀察對象,將城市數量從34個擴展為57個,新增了2個省會城市、各省份的第二城和沿海地區的其他主要城市。 北上與廣深拉開差距;城市樣本擴大后,長三角與珠三角的差距也更明顯,前者的表現更為均衡,而后者出現了斷層現象。 從經濟、人口的角度來看,區域格局中的“第四極”已經形成,中部地區的“第五極”也已有苗頭。但在幸福生活格局上,二者都在路上。 (本文首發于2022年1月27日《南方周末》) -
我們分析了15051條數據,發現這些城市買買買最爽
編者按:? 什么是理想之城? 那里應該有最完備的生活保障,讓人們“不擔憂”,不擔憂被生老病死、人間意外“拖貧”,不擔憂子女教育學位,更不擔憂環境質量和食品健康; 那里應該有最舒適的公共空間,讓人們“不壓抑”,既是文藝青年收留地,也能血拼消費買買買,交通便捷暢行,百姓安居樂業; 那里應該有最向往的生活方式,讓人們“不約束”,讓居者詩意棲息或揮灑才能,居家擼貓或出門遛狗,每個人追求不同,畫面定格當然各異; 那里應該有...... 有人說:理想如星辰,我們永不能觸到,但我們可像航海者一樣,借星光的位置而航行。 理想之城其實也像星辰,或許永不存在,或許尚未存在。我們能做的,就是努力尋找它的方位,描摹它的輪廓,去無限追求,去無限接近。 2020年,南方周末城市(區域)研究中心第一次試圖描繪它。研究團隊從人的生活體驗出發,從市民準入、生活舒適、公共空間、市民待遇四個方面,構建全國34城《理想之城榜》。 2021年,我們帶著更齊全的行囊,再次踏上征途。 今年,《理想之城榜》擴大觀察范圍,按照經濟發展水平、人口規模等指標將評估對象增至57座城市,并對指標體系進行優化擴充,新增多張子榜單,只希望能更靠近一點點那座“理想之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