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州出55條細招、多地向企業家致敬:關鍵在修復與重振企業家的信心丨快評
企業家的信心源自嚴格產權保護、政策合理穩定、公平法治的商業環境帶來的“長期主義”預期。唯有企業家擁有信心,敢于投資與下注未來,才會增加招聘、擴大生產,公眾的收入才會水漲船高,進而帶來對未來的樂觀預期,進而提振消費,推動經濟增長,這才是“經濟運行好轉”的正路。
責任編輯:陳斌
蘇州官方日前的“深夜重磅”引發輿論熱議。這則《關于推動經濟運行率先整體好轉的若干政策措施》推出12個方面55項政策,意在以“真招”“實招”“細招”,“幫助企業輕裝上陣、行穩致遠,全力以赴推動經濟運行率先整體好轉,實現質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長”。
各地各部門也都出現了相似的曲調:比如山東東明縣委書記“誰跟企業過不去,縣委縣政府就和誰過不去”,福建莆田市委書記“我們會理直氣壯為企業家站臺撐腰”等。這些動向代表了當下政府意在“恢復企業家信心”“為民營經濟保駕護航”、期待經濟運行整體好轉的心態。
隨著新冠“乙類乙管”、各地紛紛快速過峰,后疫情時代,中國經濟確實亟需振衰起敝的“強心劑”。蘇州官方的措施與各地政府的表態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校對:胡曉
歡迎分享、點贊與留言。本作品的版權為南方周末或相關著作權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否則即為侵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