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able id="9u1j1"><ruby id="9u1j1"></ruby></table>

        1. 失能失智老人去世,有“松了口氣”的解脫感是不孝嗎?

          生命最后一年,傳統治療在給絕癥患者和臨終老人帶來巨大痛苦的同時,在臨床醫學上不但沒有任何效果,反而會縮短壽命幾星期到幾個月不等,因為那些治療方法和藥物實在太痛苦了。美國5%的病人在最后幾個月毫無作用的治療,消耗了其國家約25%醫療資金,這一痛苦掙扎過程,還會讓病患親屬陷入抑郁的風險增加300%。

          責任編輯:陳斌

          不久前,社媒上有人對老人逝去說了句“有些家庭松了口氣”,被罵得很慘。在我們的文化中,絕不能在公眾場合流露這類觀點,否則在社會層面是不仁,在家庭層面是不孝,不仁不孝那還是人么?

          但在真實生活中,每個普通家庭都要經歷為老人養老送終的難言之隱、切膚之痛,這是人生繞不過去的必然經歷。前些天,60歲出頭的親友,送走了90多歲老人之后,輕聲嘆了口氣“終于結束了、解脫了”,這句不在公眾場合、社交媒體上說,只在親友身旁一聲嘆息,才是人心里的真實感受。

          看到一位網友談自己的經歷:媽媽生病,家人賣房、傾其所有將老人救回來。老人肉體康復后,大腦已經失智,精神矍鑠,多次走失,把便溺涂抹得墻壁和走廊到處都是,味道熏得樓上樓下的鄰居都在罵,幾個鄰居搬走了,但絕大多數人沒能力搬走。

          這就是本人過去五年的寫照,幾乎一模一樣,家母尚在且老年癡呆時,我成了整個樓棟的公敵,不停地給樓上樓下鄰居賠禮道歉。有的阿爾茨海默癥老人不但有便溺管理難題,而且日夜顛倒,在深夜里如同孫大圣鬧天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立即登錄

          校對:胡曉

          歡迎分享、點贊與留言。本作品的版權為南方周末或相關著作權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否則即為侵權。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
          久久青青亚洲无码AV黑人
                <table id="9u1j1"><ruby id="9u1j1"></ruby></tab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