軋米記丨云間夜話
一個孩子,只要知道“盤中餐”并非來自米缸,就蠻好了
(本文首發于2023年2月16日《南方周末》)
責任編輯:邢人儼
(圖文無關)稻谷一旦放進去,就“咚咚咚”地腳踩石錐猛擊,深深的石臼中,被反復撞擊的稻谷不斷地米糠分離著。
孩子的學前教育不能只看各種讀物,最好也有點體驗。
我常想,高分低能的孩子走進社會多半是軒昂的廢物,輝煌的文憑舉在胸口,顢頇的腳步踟躕街頭,我是老總我也不會重用的。
幾乎和所有的孩子一樣,我家小孫囡團團很早會背唐詩了,但那有啥用呢,比如她最喜歡背誦李紳那兩首《憫農》了,什么“農夫猶餓死”,什么“粒粒皆辛苦”云云,我看她背得很溜,但嘻嘻哈哈“小沒心肝”的樣子,只知道“盤中餐”從米缸來,我便總是聳聳肩,才六歲,你要她怎么樣?
讓她有具體的感受,而不是機械地回答“什么什么農民伯伯種出來”,我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網絡編輯:李木子
歡迎分享、點贊與留言。本作品的版權為南方周末或相關著作權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否則即為侵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