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萊塢的虛偽外衣,被它扒光
2017年憑借《愛樂之城》同時斬獲金球獎和奧斯卡最佳導演的達米恩·查澤雷,是不是翻車了?
斬獲奧斯卡最佳導演獎的達米恩·查澤雷
他野心勃勃的新片《巴比倫》,在今年奧斯卡上只提名了藝術指導、服裝設計和原創配樂三個無關痛癢的技術性大獎。
攝影、表演、編劇和導演等核心獎項,《巴比倫》無一提名。
其實看這部片的時候,心里就替他捏一把汗。在展現好萊塢從默片轉向有聲電影拍攝時,劇組被聲音收錄技術折騰得人仰馬翻,瀕臨崩潰的執行導演,沖著一個打噴嚏的猶太籍工作人員破口大罵。
在猶太人占統治地位的好萊塢,這么明目張膽地沖他們開炮,頗有一種“吃別人的飯,砸別人的鍋”的愣勁兒。
但這不是最重要的,另一個可能沒辦法讓好萊塢接受的原因,在于它對真實歷史采取了拿來主義的態度。
這部電影里對好萊塢上世紀二三十年代的展示,尤其是那些關鍵性的人物、事件和時刻,在歷史上是真實發生過的,并不是電影刻意夸張的結果。
比如電影開場的放縱派對上,有一個大胖子在享受一個小美女的“黃金浴”服務;結果這個第二天就要拍攝自己第一部電影的嬌小姑娘,被過度興奮的大胖子給“壓”死了。
在好萊塢,這事兒也確實發生過。
那個大胖子,名叫羅斯科·阿巴克爾。
*羅斯科·阿巴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歡迎分享、點贊與留言。本作品的版權為南方周末或相關著作權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否則即為侵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