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人厲以寧
治學之外,厲以寧雅好詩詞。他是改革先鋒,也是詩人,曾在粵留下多篇詩作。
2月27日深夜,北京大學光華管理學院網站變為黑白色,公眾自發緬懷,以悼念當日在京逝世的我國經濟學界泰斗厲以寧。
厲以寧是國內最早提出股份制改革的學者之一,參與推動了“非公經濟36條”的出臺,2018年獲頒“改革先鋒”獎章。治學之外,他雅好詩詞,誨人不倦,大家風范令人追慕。
直到晚年,他依然心系國民經濟發展,關注農村經濟和民營企業,多次來到廣東這一改革開放的前沿陣地,也曾應邀出席《南方都市報》舉辦的演講活動,為中國企業發展提出建議。
“泰斗”逝去,南都、N視頻記者梳理他的一生,以其筆下的詞句為線,回望他作為學者、學子、師者以及詩人的多面人生。
學者:“緩流總比急流寬”
1955年,厲以寧從北大經濟系畢業,在陳振漢等老師的推薦下留系工作,任資料員。為經濟系老師提供借閱服務的同時,還要搜集、整理、編譯國內外的新資料,他也因此有機會接觸大量的西方經濟學著作和幾十種國外經濟學期刊。
這份“冷寂”的工作,厲以寧一干就是20年。后來他將這個階段視為大學之后,又一重要的知識積累期。
1978年,改革開放的春雷響徹神州。在特殊的歷史節點上,他和眾多知識分子一起加入了中國經濟體制改革的探討中,將擔任資料員時期注意到的西方經濟學“非均衡理論”,聯系國內當時市場不完善、價格體系不靈敏的狀況,發展出了影響深遠的“中國經濟非均衡理論”。他認為,經濟改革應該通過培育充分自主、充滿活力的市場主體而逐步走出困境,現代企業制度的建立至關重要。
1986年4月,正當世界銀行建議中國采用一次性全面放開物價的“休克療法”解決價格“雙軌制”的弊端時,厲以寧在北大的研討會上首次提出了所有制改革。面對上千名聽眾,他登上講臺直言:“中國改革的失敗,有可能是價格改革的失??;但中國改革的成功,必須是所有制改革的成功!”
當年9月,《人民日報》發表了厲以寧的文章《我國所有制改革的設想》,從理論上詳細討論了我國改革以后的所有制體系以及股份公司的構造。此后,股份制改革借由一個個試點落地,逐漸成為全國性的實踐。厲以寧因此被視為“股份制的首創者”(盡管他指出,這個說法并不準確),甚至有了“厲股份”的響亮名號。
除了為所有制改革鼓與呼,他還主持起草了《證券法》和《證券投資基金法》,參與推動出臺“非公經濟36條”,在全國掀起了以鼓勵支持引導民營經濟發展為重點的新一輪改革浪潮。其著作覆蓋西方經濟史、經濟學史、宏觀經濟、轉型發展理論、經濟倫理、社會信用體系等諸多領域,在國有林權制度改革、國有農墾經濟體制改革、扶貧路徑探討以及低碳經濟發展等方面都有突出的貢獻。2018年12月18日,他獲授“改革先鋒”稱號,獲頒獎章。
盡管屢獲殊榮,難得的是,厲以寧不改學者本色,耄耋之年仍堅持每天寫作上千字的學術筆記。他強調,經濟學要“聯系中國、解決實際問題”。
2007年,在南方都市報舉辦的論壇上,他建議中國企業通過改進技術、建立品牌等途徑抓緊提高競爭力。2011年,厲以寧再次應邀接受南都專訪,就深化中國金融體制改革、發展農村經濟、推動城鄉二元體制改革等熱點話題給出自己的評議。
2020年,中國第一批經濟特區建立40年之際,90歲高齡依然精神矍鑠的厲以寧,欣然接受南方日報的采訪,寄望深圳由區域中心城市向國際化大都市轉型,珠海橫琴邁出更大的步子,為珠澳乃至粵港澳大灣區合作發展探索新路徑。
他也語重心長地說:“特區的發展一定要登高望遠、居安思危、勇于創新、永不僵化、永不停滯?!?nbsp;
學子:“治學當如競渡舟”
1930年11月,祖籍江蘇儀征的厲以寧出生在南京戶部街。南京舊稱江寧,因此他以“寧”為名。
南都記者了解到,由于父親經商,4歲時,厲以寧隨家人遷滬,曾就讀于著名的南洋模范中學。隨后戰火波及上海,全家逃往湘西避難,他仍不忘讀書,考進了流徙至此的長沙名校雅禮中學??箲饎倮?,厲以寧回到南京,在金陵中學繼續高中學業。一向偏愛文學、有著“作家夢”的他,被這所學校的理科教學激發出了“工業救國”的志向,短暫就業后便決心繼續深造,從而更好地為國家建設服務。
小學和高中時期的厲以寧。
1951年,厲以寧托好友趙輝杰報名高考。這位好友認為他文理兼長,填報經濟系或許比學化工更有優勢,“擅自做主”改了他的第一志愿。當年夏天,厲以寧果然憑借優異的成績考上了北京大學經濟系(北京大學經濟學院前身)?!爸两裎矣鷣碛X得趙輝杰代我填報的第一志愿是最佳選擇?!蓖砟?,他這樣回憶。
同年8月底,21歲的厲以寧走進了當時還在東城區沙灘后街(京師大學堂舊址)的老北大。次年,隨著全國大規模院系調整,他也分流到了北大經濟系政治經濟學專業,遷往原燕京大學所在的燕園。
當時的未名湖畔,被他滿懷深情地記于筆下:“這里風景秀麗,水塔照影,湖畔柳岸成蔭,島亭、小山、臨湖軒、再加上辦公樓前的草坪、華表、小橋流水,的確是吸引學生每日清晨到這里來學習的地方……”大學四年,8個寒暑假,他都是在學校的圖書館度過的。
求知若渴的學生,又恰好遇上了一批春風化雨的名師。用厲以寧的話說:“我是踩在巨人的肩膀上。陳岱孫、周炳琳、趙迺摶、羅志如、陳振漢,還有張友仁,各人把自己的所長都教給我?!?nbsp;
時任系主任陳岱孫畢業于哈佛大學,教授經濟學史,從希臘羅馬的經濟思想一直講到凱恩斯理論,梳理歷代經濟學家的貢獻與不足;同是哈佛大學博士的陳振漢,主講中國經濟史,對善于思考發問的厲以寧多有關照;研究制度經濟學的趙迺摶,發現有個年輕學生經常來圖書室借書,主動邀請他來自己家做客:“有些書這里沒有,你可以到我家里去看?!?nbsp;
國民經濟計劃課教師羅志如,有時會引入一些前沿的理論思辨,三言兩語點撥學生。厲以寧印象尤深的是,他曾在課堂上提到過,傳統的自由市場經濟和社會主義計劃經濟之間,可能還存在著“第三條道路”。30多年后,這段回憶讓厲以寧醍醐灌頂。
“回想起來,20世紀50年代前半期的北京大學,無論教師還是學生,大家都關心國家的建設,關心人民生活狀況的改善。這是多么重要的學習積極性的根源??!”厲以寧曾感慨道。正是在大學老師們的影響下,他的研究領域明確了下來:探索現代經濟的規律,服務祖國和人民。
師者:“只計耕耘莫問收”
厲以寧一生不曾離開講臺,他的課堂和講座也總是吸引著無數求學者。
已是北京大學光華管理學院組織與戰略管理系教授的張一馳,仍記得20世紀80年代,第一次聽厲以寧講座時的場景。他形容這場講座“擁擠得像春運的火車”。張一馳隨著人流從后臺擠到主席臺上,坐在厲以寧背后聽講?!暗谝淮我姷嚼蠋熅故桥c老師‘同臺’?!睆堃获Y回憶,“準確地說,我只見到老師的一個背影,一個會讓我牢記一生的背影?!?nbsp;
上世紀80年代,厲以寧在北大辦公樓禮堂講座。
厲以寧的另一名學生江明華,如今是北京大學光華管理學院市場營銷學系教授。在他看來,一直堅持給本科生講課,并以此為樂,是最能體現厲以寧平易近人的地方?!皡柪蠋熢诔袚朔浅7敝氐纳鐣ぷ鞯那闆r下,一直堅持給本科生講課,并認為這是教師應盡的職責?!?nbsp;
后來,張一馳總結了厲以寧講課的特點:“開門見山,沒有一句多余的話;主題引入,直接面對人們的困惑與知識盲區;觀點鮮明,沒有任何模棱兩可的‘兩頭堵’;問題明確,全部內容都圍繞著一個中心;邏輯縝密,問題分析和闡述絲絲入扣?!?nbsp;
他感慨:“我花了很長時間才搞明白,一個好的老師就應該像厲以寧老師那樣,講自己的話,這樣才能不用講稿,才能讓自己的授課充滿魅力,才能真正地影響學生?!?nbsp;
作為老師,厲以寧給予學生的不只學術上的啟發,在生活上也多有照拂。北京大學光華管理學院教授、北大鄉村振興研究院院長雷明回憶自己留校之初,“工資低,居住條件差”,厲以寧曾鼓勵他“好好干,條件會逐步改善的”。
1994年,雷明的孩子生病住院,厲以寧和妻子知道后,拿出500元送給雷明應急,還叮囑其他學生幫忙照應。后來,厲以寧還把自家縫紉機送給雷明一家,那是當年等了好長時間才輪上的縫紉機票?!斑@臺縫紉機給我女兒補了許多衣服。后來當身高一米七多的女兒來到老師面前時,老師和師母流露的那份欣喜和慈愛是難以用筆墨描述的?!?nbsp;
這樣慈愛的老師,也曾有發火的時候。
“我見證的老師的發火,都是對我極好的指教?!北本┐髮W教授于鴻君見到厲以寧第一次發火,是在1991年元旦前夕,他和幾個同學相約拜訪厲以寧和師母,期間談到他們給校外學生上課時,出過一道考題:對我國社會主義經濟理論做出重要貢獻的經濟學家是誰?備選答案里有厲以寧和其他幾位著名學者的名字,要求學生選擇其中之一。
厲以寧聽了很生氣,告誡他們:“你們不能這樣做,很不好,很不客觀!中國經濟體制改革理論和社會主義經濟理論的發展是千千萬萬學者和實際工作者共同努力的成果,我只是其中一員。要知道,學者有貢獻,官員也有貢獻,企業管理者乃至農民都有貢獻,土地承包制不就是農民的貢獻嗎?包括你們這些研究生也在做著自己的貢獻。一本著作、一篇文章、一個演講、一個發言,甚至講一堂課,只要有新意,都是貢獻。怎么能說只有我做出了重要貢獻呢?備選答案里的其他經濟學家也都做出了重要貢獻,我很尊重他們,盡管我們的學術觀點不盡相同,但都在從不同方面為中國經濟體制改革和社會主義經濟理論的發展努力探索著?!?nbsp;
詩人:“沉沙無意卻成舟”
“穿戶,穿戶,小燕巢邊尋路。輕輕兩翼低揮,停停又復起飛……”
這是1964年,厲以寧看著一歲的兒子蹣跚學步而寫下的詩句。
厲以寧在經濟學領域可謂家喻戶曉,人們以為這樣的經濟學專家,大約整日埋首經濟學研究,對家長里短不放心上。但不同于這樣的刻板印象,厲以寧的愛好與自己的專業相去甚遠。他愛寫詩,細膩的筆觸里有國家大事,有經濟思想,也有家長里短的真情流露,其中不乏被詩詞愛好者鑒賞傳頌的佳作。
1978年,改革開放的春風吹起,厲以寧用詩詞記錄下當時國內形勢的變化:“湖邊殘雪風吹去,墻外麥苗青幾許,一行燕子報春來,小徑花叢聞笑語。黃昏忽又瀟瀟雨,乍暖還寒何足慮,隆冬已盡再難回,歷史無情終有序?!?nbsp;
1997年,厲以寧夫婦在廣東。
2007年初春,厲以寧帶隊到廣東調研,早起在汕頭海邊見到漁民趕海,看著朝霞變幻下波平浪靜的海灘、熙熙攘攘的人群,寫下了這首《長相思·汕頭海邊所見》:“島上春,灘上春,斗笠遮陽趕海人,歡歌情意真。魚滿盤,貝滿盆,快速蹬車轉后村,云來天漸昏?!?nbsp;
厲以寧的經濟思想藏在詩作里。
他認為,海洋是資源的寶庫,大力發展海洋經濟,是加快實現經濟轉型升級的重要引擎之一。海洋旅游、遠洋捕撈、海水養殖等都是海洋經濟的一部分,要向海開放、依海而生、向海而興,因地制宜發展特色海洋產業,逐步建立起完善的現代海洋產業體系和綠色可持續的海洋生態環境,要向海洋要食物,依靠海洋致富,通過“靠海吃?!?,讓漁民的腰包“鼓起來”,讓漁民富起來。
2016年,厲以寧又寫了一首關于廣東的詩。這詩緣起于2002年,厲以寧第一次到湛江調研,湛江兩大特產給他留下了深刻印象:一個是湛江徐聞縣大面積種植的菠蘿,其面積及產量均超過全國的三分之一,具有甜酸爽口、清脆多汁等特性,很受顧客歡迎。厲以寧在參觀菠蘿種植地時脫口而出“菠蘿的?!彼膫€字,并在此后公開場合頻頻提及,從此這四個字便很快響徹全國,成了湛江菠蘿產區一個響亮的名號。
另一個是高品質珍珠。湛江因地理環境得天獨厚,養育出來的珍珠粒大、圓潤、細膩、色彩瑰麗,堪稱珍珠中的佼佼者。
厲以寧很希望湛江的菠蘿和珍珠能做大做強,在與當地的官員、果農、珍珠養殖戶等座談交流時,他專門提到了要做出規模、做出品牌、做出效益的努力方向。
14年后,厲以寧再次率隊到湛江調研,很高興地看到當初的兩大愿望都已實現,于是欣然寫下這首《踏莎行·再到廣東湛江》:“陣陣清風,琴弦自弄,園林再到誰迎送?導游已換幾批人,菠蘿的海齊傳頌。漂洗珍珠,莫教手凍,盡心挑選名聲重。喜見中外客商來,全球珠市原非夢?!?nbsp;
南都記者注意到,厲以寧的詩句中也寄托著個人的細膩情感。厲以寧與夫人何玉春在長女剛滿月時即分居,長達十幾年。
1971年,何玉春背上鋪蓋,主動調到厲以寧所在的江西鯉魚洲,一家人終于得以團圓。他為此著詩一首《鷓鴣天·迎何玉春來鯉魚洲》:“往事難留一笑中,離愁十載去無蹤。銀鋤共筑田邊路,茅屋同遮雨后風。朝露冷,晚霞紅,門前夜夜稻香濃,縱然汗漬斑斑在,勝似關山隔萬重?!?/spa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