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增加教育供給的政策方向不會動搖”丨報告解讀
財政性教育經費占國內生產總值4%是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倡導的最低標準。而早在2012年,中國就實現了這一目標,11年之后的政府工作報告中,為什么仍然提及這個指標?
還有兩個數字尤為亮眼:過去五年,新增勞動力平均受教育年限從13.5年提高到14年。另外,高等教育毛入學率從45.7%增長到59.6%。
從“入園難”轉變成“招生難”之后,增加幼兒園學位供給的政策是否會動搖?“從總量上看,幼兒園的毛入學率依舊是短板,按照2021年的統計結果是88.1%,距離95%的目標仍有一段距離”。
責任編輯:吳筱羽
2022年5月17日,湖南省懷化市通道侗族自治縣萬佛山鎮上洞村小學,老師和小朋友們做游戲。
“財政性教育經費占國內生產總值比例每年都保持在4%以上,學生人均經費投入大幅增加?!?023年3月5日,國務院總理李克強在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到,過去五年,政府一直在致力于促進教育公平和質量提升。
“教育發展中的每一個數字都來之不易?!钡谑龑萌珖舜蟪N瘯瘑T、中國教育學會副會長周洪宇告訴南方周末記者,2023年政府工作報告的一大亮點,是“非常注意用數字說話,如果從歷史發展的角度來看,每一個數字都意義非凡”。
南方周末記者注意到,2023年政府工作報告中共有10處涉及教育話題,涵蓋了就業、助學貸款、教育經費、科技創新、職業教育等方方面面?!半m然只比2022年的政府工作報告多了兩處,但感覺到教育的比重越來越大?!敝芎橛钫f。
來之不易的“數字”
作為衡量一個國家教育水平的基礎線,財政性教育經費占國內生產總值4%是聯合國教科文組織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校對:星歌
歡迎分享、點贊與留言。本作品的版權為南方周末或相關著作權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否則即為侵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