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地產存量市場迎來購買新力量
不動產私募投資基金扮演買家角色,比如買下一棟住宅,獲取持有期間的租賃收益和退出時的溢價。
不動產私募投資基金可以加大杠桿,通過借債減少股本投入,提高股本金的投資回報。
不動產私募投資基金主要用于消化存量項目,而非住宅開發。
責任編輯:馮葉
不動產私募投資基金對樓市來說,是一股新的購買力量。
2023年3月1日,《不動產私募投資基金試點備案指引(試行)》(下稱備案指引)正式施行。
看到這份方案,宋延慶高興了一晚上。他是蘭德咨詢公司總裁,做了二十多年房地產咨詢和投資,這份方案讓他看到了新的投資機會。
不動產私募投資基金,是指以非公開方式向投資機構、個人等特定投資者募集資金,再以基礎設施、商業地產、住宅等不動產項目為投資對象的基金。在境外,這已是相當成熟的投資品類。
在內地,房地產領域的私募投資基金曾以灰色形式存在過。2017年房地產調控收緊,中國證券投資基金業協會(下稱中基協)發文約束私募基金向房企提供融資。尤其是北上廣深等房價上漲過快的熱點城市,想通過私募基金投資那里的住宅項目,連備案都不被允許。
時隔6年,中基協再次發文,不僅首次增設“不動產私募投資基金”產品類型,投資范圍還拓寬至特定居住用房、商業經營用房、基礎設施項目三大類,商品住宅也包括在內。這意味著,投資不動產的私募基金不僅第一次拿到了“身份證”,而且投資范圍幾乎涵蓋了所有不動產類型。
宋延慶既有募資渠道也有投資能力,尤其擅長住宅領域,如果能夠發起成立私募基金,就可以撬動更多資金投入房地產項目,獲得更大收益。
市場流動性依然偏緊,房企對此也翹首以盼。2022年11月以來,金融支持房地產市場的政策密集出臺,信貸投放、債券融資、股權融資“三箭齊發”。不動產私募投資基金正是“第三支箭”的政策延續。
對于個人投資者來說,通過不動產私募投資基金,或許可以投向限購城市的房地產項目。
高門檻
看到中基協的備案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校對:胡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