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DPAC執行總裁康韋:“中國醫藥創新土壤還有很大待開墾空間”
“我相信當下以及未來一段時期,中國生物醫藥市場的龐大規模和創新藥市場未被滿足的巨大需求的優勢不會變,仍是吸引跨國藥企繼續投資興業的根本因素?!?br />
目前,跨國藥企愈發強烈地希望將中國納入全球同步研發管線計劃,推進中國和全球同步研發創新的藥物,可以同步在中國獲批上市。
不少藥企女高管本身就是臨床醫生出身,她們談到創新藥在臨床應用等情況時,始終都帶著對患者天然的、深切的關懷,“創新藥的患者可及”是大家共同的使命。
責任編輯:曹海東
RDPAC執行總裁康韋。
繼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提出后,2023政府工作報告中再次強調要“更大力度吸引和利用外資”。各級各地政府為吸引更多高質量外資“頻放大招”,持續優化營商環境,加大對知識產權和外商投資合法權益的保護力度。
作為中國外商投資企業協會藥品研制和開發工作委員會(以下簡稱RDPAC)的首位中國籍執行總裁,康韋對此深有感觸。她身上肩負著46家跨國制藥企業會員單位的期盼——創新藥企業繼續“深耕”中國市場需要一個持續優化的醫藥創新生態系統,而RDPAC無疑是政企之間加強溝通、推動相關政策完善的重要橋梁。
為助力藥品研發監管的國際接軌,促進創新產業鏈的國際合作,讓藥品和疫苗的創新成果盡早惠及中國患者,RDPAC發布了《構建中國醫藥創新生態系統》等一系列報告與活動,連續舉辦了四屆國際醫藥創新大會(IPIF),促成幾十位跨國藥企全球CEO訪華或與相關監管部門進行視頻交流。
“我相信當下以及未來一段時期,中國生物醫藥市場的龐大規模和創新藥市場未被滿足的巨大需求的優勢不會變,仍是吸引跨國藥企繼續投資興業的根本因素?!笨淀f告訴南方周末記者,盡管面臨日趨復雜嚴峻和不確定的內外環境,各大跨國藥企對中國醫藥創新領域的可持續發展仍持“謹慎樂觀”的態度。
為政策做“Marketing(市場營銷)”
南方周末:可否簡要介紹一下你過往的求學及工作經歷,為何會選擇進入制藥行業,有怎樣的感受?
康韋:我1989年大學畢業,因為父母都在醫學院工作,所以在父親的引導下讀了細胞生物學專業。當時他說,這在未來將會是一個能帶來革命性創新的領域。
我真正感受到這句話的意義,是在畢業分配到一家央企工作,接觸到最早一批進入中國的外資藥企之后。那種開闊的全球科研視野,思考中國未來挑戰的活躍思想,經營管理模式上的先進思路,都讓年輕人感到非常興奮,所以我后來加入了有中國醫藥市場“黃埔軍?!敝Q的西安楊森。
南方周末:你曾供職于多家知名藥企,但在五年前選擇加入了RDPAC,是什么契機吸引了你?
康韋:RDPAC成立于1999年,之前歷任執行總裁都是外籍人士,我在2018年有幸成為了首位中國籍執行總裁。其實從2015年6月“新醫改”啟動開始,跨國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