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able id="9u1j1"><ruby id="9u1j1"></ruby></table>

        1. 系外行星的“微電影”

          研究人員用視頻的方式,形象展示了一個系外行星系統的4顆行星圍繞中心恒星公轉的真實情景。

          (本文首發于2023年3月9日《南方周末》)

          責任編輯:朱力遠

          北落師門b環繞中心恒星運動視頻截圖,箭頭所指藍點為北落師門b。 (Jason Wang/圖)

          伴隨著天文學家對系外行星的不懈探索,我們正在對遙遠的行星世界有更多的了解。受到觀測能力的限制,目前我們能直觀“看到”的系外行星的圖像絕大多數是天文學家基于觀測數據繪制的藝術想象圖而非真實圖像,但美國西北大學的天文學家王勁飛(Jason Wang)在2023年1月發布的一段時長為6秒的視頻,卻形象展示了一個系外行星系統的4顆行星圍繞中心恒星公轉的真實情景。

          尋找系外行星

          1995年,天文學家首次在類日恒星周圍發現系外行星飛馬座51b(51 Pegasi b),真正揭開了人類探索系外行星的序幕,兩位發現者米歇爾·馬約爾(Michel Mayor)和迪迪?!た肆_茲(Didier Queloz)因此獲得了2019年諾貝爾物理學獎。此后,借助開普勒空間望遠鏡等空間探測器和地基天文臺,天文學家發現的系外行星的數量不斷增加。截至2023年2月16日,天文學家已經在3921個行星系統中發現了5250顆系外行星,同時還有9208顆待確認的候選者。

          在尋找系外行星的過程中,天文學家會使用凌星法、視向速度法、直接成像法等方法,其中使用較多的是前兩種方法,目前發現的系外行星約有95%來自這兩種方法,例如天文學家就是使用視向速度法發現了飛馬座51b。但是,這兩種方法的應用也有局限性:視向速度法適用于質量大、公轉周期短的系外行星,而凌星法適用于半徑大、公轉周期短的系外行星。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立即登錄

          歡迎分享、點贊與留言。本作品的版權為南方周末或相關著作權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否則即為侵權。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
          久久青青亚洲无码AV黑人
                <table id="9u1j1"><ruby id="9u1j1"></ruby></tab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