瀚藍環境總裁金鐸:面對投資熱潮,環保企業要分清誘惑和機會
在沒有見到數字化的收益時,我們就已經開始去投資。事實證明這個想法沒錯,固廢、能源、供水、排水四大業務板塊,都已經嘗到了數字化的甜頭。
PPP和EOD的商業模式是好的,但是有的項目被包裝過,拆分后其實不符合PPP、EOD的邏輯,被包裝過的糖衣所誘惑,跟風進入,外部環境一變化,就遭遇滑鐵盧了。
環境服務支持社會經濟,在某種程度上就是民生剛需,我們相信,在經濟大環境向好的未來,政府將更加重視環境服務,行業的應收賬款壓力也會有所減緩。
責任編輯:汪韜
多家環保上市公司披露的2022年業績預告顯示,凈利潤出現下滑。唱衰聲音再度響起:傳統環保市場日趨飽和、拐點將至。
面對業內拐點將至的沮喪,瀚藍環境總裁金鐸認為,傳統環保行業仍然是一門好生意。她觀察到,2023年,政府通過投資拉動經濟的政策導向非常明顯,環境類基建有望迎來一波擴容,存量環保運營類資產的產能利用率也有望提升。高質量發展要求,更是給環境產業的細分領域帶來了新機會。
瀚藍環境(600323)成立于1992年,2000年上市,這家總部位于廣東佛山南海的環保企業起步于供水領域,業務擴展至固廢處理、能源、供水、排水四大業務板塊,現為中國環境企業十強。
在新的投資熱潮中,金鐸強調,環保企業要識別哪些是機會,哪些是誘惑。環保產業曾有過深刻教訓,不少企業因沒分清或沒經受住誘惑,遭遇滑鐵盧。
迷茫過后,新的機會已有較強的確定性。例如數字化、碳排放管理等新興技術和管理模式已讓先行的環保企業嘗到了甜頭。
瀚藍環境總裁金鐸。
傳統環保行業還是一門比較好的生意
南方周末:在你看來,傳統環保市場的增量空間還有多大?
金鐸:站在企業的角度看,我認為傳統的環保市場仍然大有可為。企業現有業務,可以通過數字化手段、技術進步、管理創新去挖掘增長潛力,降本增效,使存量市場得到較好提升。
例如,我們盼望CCER(Chinese Certified Emission Reduction,國家核證自愿減排量)能夠盡快重啟。早在2008年,我們就在《京都議定書》的框架下注冊了CDM(Clean Development Mechanism,清潔發展機制)項目,給我們收入端帶來了很好的補貼。前幾年,我們也在國家發改委注冊了CCER。根據現有碳價,CCER能使我們生物垃圾焚燒發電業務的營收提升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校對:星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