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的電影里有我們可望不可及的自在松弛
(本文首發于南方人物周刊)
責任編輯:楊靜茹
法國女導演米婭·漢森-洛夫的電影,總是呈現出一種毫不費力的松弛和自信感。就像《將來的事》中由伊莎貝爾·于佩爾飾演的中年哲學教授一般,她在故事中遇到的任何一件事——中年離異、母親病重、一場給她希望卻又無疾而終的曖昧關系,都足以將一個精神脆弱的普通人壓垮;但于佩爾與漢森-洛夫在電影中為觀眾奉上的,卻是一個鎮定、自知、坦然的背影。這與導演本人的性格大概有著密切關系。
她的新作《晨光正好》在很大程度上承繼了《將來的事》的風格:背景設定在當代巴黎;故事由女性主人公與父母的關系和她正在面對的親密關系這兩條主線串起;畫面中充滿明亮的暖色調,巴黎陽光和35毫米膠片質地,使影片具備可感的溫度。而兩部影片要探索的主題,也終究是同一件事:面對青春不再的人生岔路口時,一個女人該如何為自己和生活保留希望,用坦蕩且不過度在意別人眼光的腳步,繼續走下去。
但兩部電影的主人公依然有不少區別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校對:趙立宇
歡迎分享、點贊與留言。本作品的版權為南方周末或相關著作權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否則即為侵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