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法之法”再修,地方立法權再擴容
“如果說憲法是其他法律的母法,立法法就是‘助產法’,生出很多健康活潑的孩子?!?br />
設區市的立法權限原本被限定在城鄉建設與管理、環境保護、歷史文化保護3個領域,這次修法新增了“基層治理”。但多位人大代表已經提出“基層治理”這個概念比較籠統。
2015年設區市剛獲得立法權時,各地立法實踐十分積極,而近些年,地方立法意愿沒那么強,“甚至有點謹慎”。
(本文首發于2023年3月16日《南方周末》)
責任編輯:錢昊平
2023年3月13日,十四屆全國人大一次會議閉幕后,代表們走出人民大會堂。本次會議對立法法進行了修改。
對來自海南的全國人大代表來說,2023年全國兩會期間的收獲不少。
3月13日上午,十四屆全國人大一次會議閉幕,這次會議表決通過了關于修改立法法的決定(以下簡稱“決定”),明確比照立法法有關規定,賦予海南省儋州市地方立法權。這正是會議期間,多位海南代表的建議。
儋州是全國少有的不設區縣的地級市,另外幾個是廣東省中山市、東莞市和甘肅省嘉峪關市。
不同的是,在2015年3月第一次修改立法法時,中山、東莞和嘉峪關已經被賦予享有“設區的市”立法權。但2015年7月才掛牌成立的地級儋州市沒有趕上。
隨著儋州被賦權,所有地級市都已享有立法權。
這是立法法自2000年制定以來的第二次修正,共作了40處修改。除地方立法權擴容,還明確了監察委員會的產生、組織和職權由法律規定;完善備案審查制度;增加緊急立法程序,規定遇有緊急情形,法律案可以經一次全國人大常委會會議審議通過等。
立法法有“小憲法”之稱。如何理解這部“管法之法”的重要性?中國人民大學法學院教授、中國法學會立法學研究會常務副會長馮玉軍有個形象的比喻,“如果說憲法是其他法律的母法,立法法就是‘助產法’,生出很多健康活潑的孩子”。
邊界在哪里?
2023年3月7日,各省代表團分組審議立法法修正草案。南方周末記者注意到,各團的代表都從不同方面對草案發表意見,但海南團的審議意見十分集中。
“懇請賦予儋州設區市地方立法權”,海南省副省長倪強、海南省人大常委會副主任苻彩香、農業農村廳廳長何瓊妹、教育廳廳長曹獻坤等十余位代表都“強烈建議”。
從最終結果來看,值得儋州高興的不僅是獲得了立法權,還在于經過此次修法,地方立法權限也有所擴大。
設區市的立法權限原本被限定在城鄉建設與管理、環境保護、歷史文化保護3個領域,這次修法新增了“基層治理”領域,還將“環境保護”調整為“生態文明建設”。
“這是一次幅度很大的擴權?!蔽錆h大學法學院教授秦前紅參與了此次立法法修改意見征求。在他看來,“基層治理”是個高度抽象的詞,今后,地方或許在流動人口管理、基層矛盾處理等領域,都可以作出自己的規定。
立法法的兩次修改,都涉及地方立法權擴容。
回望2000年制定立法法時,“較大的市”首先獲得立法權。所謂較大的市”,包括27個省會市,4個經濟特區所在市,以及國務院批準的18個“較大的市”。
在此之前,“較大的市”實際上已享有立法權18年。1982年修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