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able id="9u1j1"><ruby id="9u1j1"></ruby></table>

        1. 政協新界別這樣開會:“搶話筒”、“駁”他人

          “比如環境資源界的釋義,到底是環境資源,還是環境與資源?”童金南回憶,一直到人資環委的相關負責人作了介紹后,包括他在內的很多委員才清楚新界別由“環境、資源、人口”三部分構成。

          以前大家“有點像盲人摸象,缺乏一個打通的機制”,而環境資源界別設立后,“很多問題可以在討論中形成共識”。

          在7天半的政協會議會期中,環境資源界別的委員們至少有兩個早晨需要6點起床,乘坐大巴車前往人民大會堂。

          (本文首發于2023年3月16日《南方周末》)

          責任編輯:錢昊平

          2023年3月11日,全國政協十四屆一次會議在京閉幕。 (人民視覺/圖)

          占地面積超過55.7萬平方米的北京會議中心,是北京五環內最大的園林式接待單位,它可以同時為2000人提供住宿,蒼松、翠竹點綴其間。自2009年以來,每年全國兩會期間,它一直是代表、委員的駐地之一。

          2023年3月3日,北京會議中心迎來了新界別——環境資源界別的委員。85人中有四成以上是環境資源領域的黨政干部,三成以上是專家學者,另外還有近兩成是能源化工領域企業負責人,總人數位列政協34個界別第九。

          時間是緊湊的。整個兩會期間,政協全體會議一共有5次,人大有6次。在7天半的政協會議會期中,環境資源界別的委員們至少有兩個早晨需要6點起床,乘坐大巴車前往人民大會堂,一次是參加上午9點開始的全國政協全體會議,一次是列席人大全體會議。

          晚上回到房間,委員們要研讀大會材料、處理本職工作、接受采訪,以及準備第二天的發言材料。

          除了全體會議,政協共有8次小組會議。環境資源界別的委員們先輪流發言,后來想說的話越來越多,甚至出現了“搶話筒”。

          全國政協委員、中國地質大學(武漢)教授童金南向南方周末記者回憶,一位能源企業的負責人圍繞保電價、保供電安全等問題說了企業的壓力,“一個人就發言了半個多小時”,對長期在科研領域工作的童金南來說,“也是第一次了解到原來國企也有那么大的壓力”。

          作為連任的老委員,童金南也覺得新界別的會議開得別開生面。

          老委員:從分散到集中

          2023年3月3日上午,兩會正式開始前,環境資源界別先召開了一次座談會。全國政協人口資源環境委員會(以下簡稱“人資環委”)一位工作人員對新界別設立的意義作了說明。

          環境資源界的設立,是繼1993年增設經濟界別后,全國政協三十年來的又一次重大調整。在第十三屆全國政協任期內,童金南是科學技術界的委員。換屆前,已滿60歲的他沒做連任的心理準備,因此“平日里沒有進一步準備提案方面的資料”。

          同樣被推選為第十四屆全國政協委員的李書鵬,雖然“此前有相關部門進行過談話”,但在名單公布的那天,這位北京建工修復公司的副總經理也不確定,環境資源界別中的那個“李書鵬”到底是不是自己。

          南方周末記者梳理發現,在環境資源界別的85位委員中,既有像童金南一樣的學者,也有生態環境部部長黃潤秋和副部長趙英民等黨政干部,還有包括中國核電黨委書記盧鐵忠、中國能源建設集團黨委書記宋海良等企業高管。

          據李書鵬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立即登錄

          歡迎分享、點贊與留言。本作品的版權為南方周末或相關著作權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否則即為侵權。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
          久久青青亚洲无码AV黑人
                <table id="9u1j1"><ruby id="9u1j1"></ruby></tab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