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體育中考改為合格考怎么看?認真看待擇優與達標考試之辯丨快評
不少媒體均報道過“健身房里的初中生”。他們的家長花錢讓他們去健身房,用昂貴的學費(每小時幾百元)延請私教給他們一對一輔導,就是為了讓孩子爭取盡可能高的體育中考分數。這種競爭,某種程度上比文化課上的競爭更殘酷,因為小時單價要比文化課課外培訓貴多了,家境因素所起的作用更大。小地方的學子沒有這個財力或條件與家境好的孩子比拼請私教;他們如果上不起或沒有條件上文化課課外培訓,買幾本課外輔導書花不了幾個錢。
責任編輯:辛省志
日前,北京宣布2023年體育中考現場考試調整為合格考,引發熱議。一些人解讀為,這是從“擇優考試”改為“達標考試”,此說正確嗎?
從官宣可知,北京“合格考”的具體做法是:由各區統籌,各學校組織集中測試,參與即合格、合格即滿分。只要參與就達標,不參與則不達標,符合達標考試的定義。
達標考試如會考,(實質上)只有合格與不合格兩檔,考試或考核的目標是看考生是否具備必須要掌握的知識或技能。學車考科目一,學員必須90分及以上才通過,低于90分不合格,就是典型的達標考試。擇優考試如中考、高考各類文化課程,每一分都是有意義的,都可以拉開很多名次,招錄的高中或大學以總分從高到低排序,擇優錄取,考試或考核的目標是把智力能力最高者遴選出來。
過去,各地體育中考都要考幾個項目,每個項目所得分數加起來,為體育中考總分,最后會加入文化課成績中去,這種做法是典型的擇優考試。學生因體育中考發揮不佳,哪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網絡編輯:明非 校對:胡曉
歡迎分享、點贊與留言。本作品的版權為南方周末或相關著作權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否則即為侵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