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業強國的守望者:平安力量擦亮“中國制造”
中國最早期的現代化,來源于“實業”。
實業,也即實體經濟,作為立國之本和建設基礎,猶如車輪,帶動大國穩固前行。但實體經濟也是農田,金融資源的灌溉不可或缺,投融資、支付結算、金融信息……金融機構用其獨特的活水承擔著支撐實體經濟發展的源泉。
近年來,“服務實體經濟”的要求成為各家金融機構從政府和監管部門領回的新課題。大國需要“中國制造”,也就相應地向金融機構投去更多期待的目光,時至今日,人們再次聚焦“金融助力服務實體經濟高質量發展”。
在全社會的殷切矚目下,中國平安發揮集團獨特的“科技+服務+保險”優勢,聚集保險、銀行、證券等金融資源,參與大型基礎建設和重大保障項目;以人為本,推出安責險、農民工工資保證保險等創新產品,形成了獨樹一幟的“平安力量”。
平安金融中心
國之重器的擎旗手
2022年8月24日,北京三號B衛星搭乘長征二號丁運載火箭順利升空,這是每年眾多“上天”衛星中的一顆,“步入職場”后,它將服務于國家重大戰略和國民經濟建設的需求。
北京三號B衛星成功發射的背后,是國內保險業的合力支持,共有19家保險公司聯合為其保駕護航。作為首席承保單位,平安產險提供了發射險、在軌壽命險以及發射第三者責任保險等一系列保障。
衛星也要買保險?這是很多人脫口而出的疑問。國家航天事業和保險行業有何關聯?
實際上,衛星發射的每一步都像“帶著雞蛋走路”。發射以前,運輸、儲存、測試、加注燃料……任何細小環節出現疏忽都可能造成損失,而發射階段發生損失的概率還要大于發射之前。即便順利升空,風險仍然存在,譬如太陽能電池板意外損壞、衛星上的零件掉落不當造成人員傷亡或地面損失……越是創新和重要的行業,就越需要保險的介入和護航。
保險的定價需要精算,保一顆衛星,定價不僅要考慮衛星火箭技術,還受到衛星保額、保障期、損失定義等多重因素的影響。北京三號B衛星攜帶的“天舒相機”鏡頭,由于采用了創新的豎直裝調技術,承保挑戰更大,風險判斷更難。
盡管困難重重,但“經驗”一詞恰是平安幾十年創新發展之路上積累下的豐厚財富。這并不是平安第一次參與民族航天事業,早在1992年,平安就獨家承保了返回式遙感衛星2號01星的發射保險。三十余年來,平安已經為超百顆衛星和許多火箭項目提供了保險保障服務。
近10年,中國航天事業實現跨越發展。在邁向“航天強國”的征途中,航天保險也一路跟隨技術和產業的升級推陳出新。盡管多數人并不清楚在一顆衛星啟航的過程中,保險機構究竟張開了多大的風帆,但平安始終以守護者的姿態陪伴著航天事業的發展。
上至衛星發射,下至重大基建項目投資、粵港澳大灣區建設等國家戰略規劃,背后始終有平安的身影。白鶴灘水電站是世界第二大水電站,能夠滿足7500萬人一年的生活用電。2022年12月,白鶴灘所有發電機組全部投產,標志著我國在長江上全面建成世界最大清潔能源走廊。而早在2016年,平安產險就作為首席承保人,為白鶴灘水電站主體工程建設提供自然災害及意外事故保險保障,保額高達61.19億元。2018年以來,平安銀行又多次通過發行綠色債券、提供綠色信貸等形式,以融資渠道支持項目工程建設。
2020年,在“推進粵港澳大灣區建設”的國家戰略部署下,平安集團和招商局集團聯手共建了“粵港澳大灣區港口物流及貿易便利化區塊鏈平臺項目”。這是大灣區首個貫通港口、海關、物流、企業、金融等貿易全流程的互聯共享區塊鏈網絡,有效提升了大灣區港口的運營效率,降低了進出口企業的成本。同時,平安產險承?;浉郯拇鬄硡^工程項目超2萬個,包括深圳城市軌道交通三期、深中通道、贛深鐵路等特大區域交通工程和香港機場第三跑道建設項目以及灣區內多個城市的水環境治理工程。
“一帶一路”的建設也有平安旗下眾多專業子公司的輔助,它們活躍在海外重大基礎設施工程項目的保險保障和投融資支持中。截至目前,平安產險為“一帶一路”沿線52個國家和地區的公共基礎設施、商業設施等固定財產提供了近1500億元的風險保障,如承保巴基斯坦巴沙大壩工程、中老鐵路;平安集團各類項目總體投融資額超過3400億。
實體立國、實業興邦,實體經濟的發展離不開金融體系的支持。國之重器,日新為道,在支撐實體經濟高速發展的進程中,平安始終秉持服務者與守護者的心態,多維融合,通過保險、銀行、證券、融資租賃、資管等有效手段,擎起高質量發展的旗幟,為國家的基業長青源源不斷地灌注能量。
科技賦能的急先鋒
在廣東順德的一個勞動密集型工業園區,每天都有超過600輛電瓶車載著各家企業的員工往返出入。
電瓶車自燃隱患一直是消防管理的難題,據統計,全國每年發生的電動車火災超過萬起,在生產制造企業集中的工業園區中如何做好安全風險防護,成為園區建設之初的重點課題。
園區管理方建設了智能的充電車棚,摩托車和電動車分區存放,并用智能化充電系統管理,一旦充滿電或短路,系統將自動截斷電流。園區內的攝像頭帶有溫度檢測功能,一旦監控區域出現溫度異常變化,將立刻啟動報警系統。
德龍智造園的車棚一角
這是廣東順德容桂街道德龍智造園的創新實踐,也是平安針對分租式廠房實施的安全生產預防管理方案。從“村村點火,戶戶冒煙”的村級工業園升級改造成主要以智能家電、機械裝備、新材料等創新型企業入駐為主的科技工業園后,這里日常運營的重點工作之一就是保障各家企業的生產安全。
所有的數字化安全治理設施都是在園區設計時就考慮在內的。園區項目部負責人周智聰介紹:“平安產險為我們提供了一整套預防服務,由專家團隊以智能手段對整個園區進行風險的分級管控和隱患排查,對園區所有企業一共辨識出154個風險點,制定出3330個管控措施?!?/span>
通過科技運用,實現風險前置管理,是平安產險創新打造的風險管理服務新模式:對分租式廠房實行“人防+物防+技防”三位一體,落地火災保險綜合治理方案,進而降低工業園整體風險。
相關服務費用來源于安責險的保費。德龍智造園的所有企業都購買了平安的安責險,這是一種帶有公益性質的強制性商業保險,更重要的是其具有事故預防功能。平安產險先投入資金用于園區的數字化信息平臺建設?!胺盏腻X是先投進來的,”吳建忠說,“先服務,后收益,從企業到園區各方面都很滿意?!?/span>
“剛開始覺得已經買了其他保險沒必要再買安責險了,后來經過保險公司業務員解釋,我們改變了看法。安責險保額高,保費便宜,不但保障工傷意外,還可以保障第三者的財產損失和人身傷亡,還能定期為企業提供隱患排查服務?!币晃蝗腭v德龍智造園的企業主表示,相較于傳統企財險,安責險大幅降低了企業投保門檻。
安責險不僅是保險產品,更是社會治理的制度設計,積極推進安責險,是企業提升安全管理水平的重要實踐。平安集團將安責險做出了與眾不同的路徑:數字化與科技手段相結合,構建起“科技+服務+保險”的安責險新模式。這套模式不僅應用在順德,針對“制造業當家”的珠三角產業園區,平安產險推出了“一園一策”火災保險綜合治理方案。在東莞德興工業園,平安不僅為企業提供消防安全服務及物聯網科技系統,還提供消防安全教育培訓、建筑消防設施維護保養、建筑電氣防火檢測等服務。平安搭建的消防物聯網監控與分析平臺可以實時監測消防安全事故,結合大數據進行分析及預警,助力企業完善消防安全管理。
東莞市長安鎮分租式廠房消防安全規范示范單位德興工業園
除人為因素造成的安全隱患管理外,平安產險還關注到自然災害可能引發的風險事件,并推出“鷹眼系統DRS2.0”進行自然災害預測預警,囊括了常見的地震、洪水、臺風等氣象災害。截至2022年末,該系統已通過短信、微信等方式向223萬名客戶發送防災預警提示及防災信息超過441萬條,累計為客戶減少損失超2億元。
通過為大小產業園區提供風險前置管理的綜合性金融服務,平安為眾多企業的安全生產保駕護航。而平安為實體經濟提供的保障還不止于此,遠在寧夏的枸杞種植農戶也享受到了創新保障產品的裨益。平安產險在寧夏中寧縣推出了溯源保險,為中寧枸杞產品進行“一物一碼一保險”身份識別。這是農產品質量保證鏈上重要的一環,為特色農產品背書,形成消費者的放心標簽,給農產品從“田間到餐桌”的全程提供保真和安全雙重認證,也為農產品提升了品牌效應。平安將“溯源平臺+保險”模式在全國進行推廣,截至2022年年底,平安食品安全責任溯源項目已在31家機構完成試點落地,為企業提供風險保障4087.6萬元。
科技創新的目的是賦能企業,保障客戶的動因是助推實體。在面對各行各業客戶的過程中平安發現,技術的進步是沒有上限的,關鍵是要適合企業的發展。再小的創新,都有可能給企業帶來煥然新生的機會。
以人為本的引路者
當社會的目光投向實體經濟的最小組成部分——人,就會看到規模龐大的農民工群體。據國家統計局公布的數據,2022年我國共有2.96億農民工,呈逐年上升趨勢。而與這一群體緊密相連的問題往往是欠薪。
農民工工資難以保證按時發放,是政府管理的一大痛點?!案驹蛟谟?,企業在第一個月欠薪時政府是無感的,因為數據不互通。第二個月、第三個月繼續拖下去,就形成了一個比較長時間的鏈條?!?/span>
“向善”理念融入平安集團產品和服務設計的每個細節。如何聚焦弱勢群體,充分保障勞動個體的利益,充分體現“保險姓?!钡膬r值回歸?平安與廣東省佛山市人社局合力打造了一套“農民工工資管理系統”,創新性地把農民工工資保證保險與數據管理系統相融合,切實提高了政府整治欠薪的效能,保障了勞動者的權益。
“所有的項目工程都需要在這個系統里登記,關聯到項目方發放工資的銀行賬戶?!逼桨矎V東省分公司相關負責人介紹,通過信息化平臺,工人工資可以實現全流程線上發放?!绊椖糠绞遣皇前磿r發放工資、發放額度是多少,全部在大數據監控下。如果出現欠薪,系統會自動預警?!?/span>
數字化科技的介入有效提升了社會治理的效率,人社機構在欠薪發生的第一個月就可以監控到風險點,第一時間介入現場檢查,盡早切斷后續的欠薪風險。農民工工資保證保險固然也是一種兜底的保障,但最多只能實現“先賠付再追償”,而系統的上線則徹底改變了對勞動者的保障邏輯。
“系統把追償跟兜底的工作后置了,監控的動作先做起來,是一套欠薪風險事前可防、事中可管、事后可解的全過程數字化監管生態?!?/span>
這套由平安首創提出、在佛山市首次鋪開推廣的農民工工資管理系統,是平安對農民工這一新市民群體的關注。金融服務應以人為本,正是秉持這樣的理念,才讓平安旗下各專業子公司不約而同地堅持用創新思維扶持實體經濟的發展——無論企業規模大小,哪怕只是一家甜品店。
研究了烘焙技術十多年的王女士就是這家甜品店的主人,2022年,她從平安普惠申請了一筆借款,實現了多年來的夢想,店面剛開業便沖上深圳市甜品店榜首。當被問及為什么選擇平安普惠時,王女士覺得最主要的原因是“人”。
“我曾經到銀行去咨詢低利率的貸款,但我的條件不太符合。不過平安的咨詢顧問推薦的借款方案我很滿意。我印象很深的是,貸款申請的當天就到賬了,42萬,正好滿足我開門營業的需求?,F在店里生意比較穩定,我計劃今年提前結清,也沒有任何手續費,自己在手機操作就可以,很智能!”
人性化的融資服務一直是平安支撐小微企業的利器。在江蘇杭集鎮,一家酒店衛浴用品生產企業因資金周轉困難,工廠處于停工狀態,平安普惠咨詢顧問主動拜訪,提供融資方案。企業通過線上渠道申請貸款的當天,就收到了22萬元資金,得以馬上復工。在廣東,還有更多“老字號”餐飲店鋪靠著平安普惠陸慧融APP的幫助,在最短時間內拿到經營資金,讓老店煥發新生。這是平安普惠針對“專精特新”潛力小微企業推出的“4+1+1”重點行業小微扶助計劃。
中小微企業融資難、融資貴是市場長期存在的問題,在傳統的抵質押邏輯下,中小微企業難以獲得金融資源。但平安銀行認為,科技創新是支持實體經濟的基礎。依托物聯網、AI、區塊鏈、大數據等先進技術,平安銀行在2019年率先啟動了“星云物聯計劃”,并于2022年升級建設“星云物聯網操作系統”,為中小微企業提供一站式的設備管理、生產經營和產業互聯服務。
借助數字科技創新金融服務模式,最終再向遍布全國的大小企業引流,平安一直在積極提升服務實體經濟的質效。如流水潤物無聲,平安集團始終在探索各種創新思路,向實體經濟灌注最大限度的養分,滋養了千企萬戶億人。中國制造源于實業,實業活力依托金融。有溫度又有深度的“平安力量”,正幾十年如一日地守望強國實業,不斷展示并傳遞出作為綜合性金融機構領先者的虔誠姿態。
網絡編輯:kuangy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