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開版的話 | 我們欠教育一筆賬
今天,我們在《南方周末》上推出月均一期的“教育”版,和您共同關注這個牽動中國千家萬戶的話題。 -
高職兩年實習“賣課賣藥”,畢業生將學校告上法庭
在兩年的實習中,李明的主要工作內容分別為推銷課程、賣藥,每天工作8小時、一個月休息4天,平均一周工作時間48小時,月平均工資1400元。 校方辯稱,“現代學徒制”與“一般校內授課為主、校外實習為輔”的教學模式不同,應另行遵照“現代學徒制”相關的專門法律規定、部門規章制度實行,該校的“現代學徒制”模式早已通過教育部的驗收。 -
河南三門峽34名教師稱工資編制沒著落,官方回應“目前全部在崗”
-
生源拐點之后的大學布局:高等教育規模第一大省河南新建11所大專
-
“拼媽”時代:一項基于179萬人的研究表明,母親越來越重要
“在很多國家和地區的調研里,關于母親教育的數據都是欠缺的。即使是像包括聯合國、世界銀行在內的機構,它們的代際流動指標中也沒有囊括母親的教育,更多關注的是父親的教育?!? “消費文化給不同社會階層的家長都注入了育兒焦慮。把底層社會的家長也‘卷’了進來,在孩子身上投入類似的消費,因為如果不參與到這樣的消費文化里,他們可能就‘落伍了’?!? “我是小孩的時候,幾乎沒聽說過哪個朋友的父母會在睡前給他們講故事,但等我們這一代人變成了父母,很多已成為媽媽的朋友都要給孩子睡前講故事,好像如果不這么做,自己就不是個稱職的媽媽?!?/div>三個教育“拼媽”故事:誰為母親的焦慮和犧牲埋單?
“很少有異想天開的問題,這與教育生態有關”
徐義剛最大的感受是,很少能遇到提出“顛覆性”問題?!斑@與培養乖孩子的教育生態有關?!? 賀浪萍回憶,以珠三角為例,在推廣教材時,“真正開課的只有廣州、深圳和珠海等城市,而經濟欠發達的地方,存在科學課由生物、音樂、美術老師來上的情況,甚至沒有訂購教材”。中公教育88.8萬元高價課程被指圈錢填退款漏洞
00后文科生敲代碼:繞道進大廠,還是好選擇嗎?丨畢業季×小眾專業
這個僅發展四十余年的年輕學科正在面臨“尷尬期”——2019年,全國有13所高校撤銷教育技術學本科專業,位居全國撤銷專業數量第二。 有時看到對面的騰訊濱海大樓依舊燈火通明時,他會在博客上為自己打雞血:“想睡覺,你看看對面騰訊大樓,凌晨兩點都還亮著,你好意思睡覺?” 《2023中國大陸薪酬報告》提到,互聯網大廠開發崗年薪中位數平均高于36萬元,如果從事當下前沿領域的算法工程師職業,年薪中位數甚至高達66萬。科班出身的我,畢業后要不要“進”監獄?丨畢業季×小眾專業
與注重行刑和矯正的西方監獄學不同,中國監獄學交匯于倫理和刑法,形成了以懲罰、改造、從善、感化、教誨、醒悟為代表的特色。 作為一份工作,獄警對不少監獄學學生來說是不錯的選擇。開設該專業的學院,會與省監獄管理局、省司法廳簽訂合作協議,部分崗位只面向監獄學學生開放,“基本上都是內部競爭”。 林文所在的監獄,當犯人出差錯時,獄警遵循的處理邏輯更多是“大事化小小事化了”,“因為扣分處罰,對犯人來說是一件很嚴重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