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迷奸還是誣告?警方應徹查,犯罪者應接受懲罰丨快評
到底是迷奸、勒索還是誣告陷害,此案終究要有一個結果。如果迷奸、勒索成立,那么劉顏二人就應該接受懲罰;如果誣告陷害成立,那么當事女子就踐踏劉顏二人的名譽權,同樣應該接受懲罰。無論是哪一種結果,公檢法都該讓本案水落石出了,不應該讓任何一方的違法犯罪,變成“穩賺不賠”的零成本高收益行為。 -
爆笑全網的“槍決通知”或是一條催收短信,背后的灰色江湖不容忽視丨快評
規模龐大的逾期債務,催生了數量巨大的“催收公司”。而頻繁短信電話騷擾威脅,甚至“爆通訊錄”等軟暴力手段,成為重要的催收手段。 -
出租屋變靈堂太驚悚:房東不能侵犯租客對房屋的占有使用權丨快評
長期以來,國內的房東-租客關系頗為失衡,租客往往居于弱勢地位。本案中房東一方心安理得地進行“停靈”而不事先協商,多少反映了房東的“強勢心態”,以及“我的房子我為什么不可以進”的慣常思維。房東們亟須補上的一課是,租賃合同賦予了租客私權,只要租客履行了合同義務,包括房東在內的外人都無權在未經允許的情況下進入房屋。 -
新生兒逐年減少引發五輪沖擊波:從產房開始,現在已到小學丨快評
從2021年開始,各地幼兒園就開始吃不飽了,先是民辦幼兒園面臨招生難,然后公辦幼兒園也存在招不滿的情況。然后一年比一年艱難,今年已是第三年。 理論上,新生兒出生數量減少的第三輪沖擊波是小學招不滿與關張。一般兒童六周歲上小學,2022年應為小學生在校人數的歷史高點。從今年(2023)開始受到沖擊,從明年(2024)開始會受到暴擊(比幼兒園晚了三年)。 -
就近入學提供保底選擇,也應容許優秀學生飛得更高丨快評
“教師輪崗制”被視為促進教育資源均等化、弱化擇校沖動的好辦法。不過,這是建立在“好老師造就好學?!边@個假設之上的。但造就好學校的主要是好生源,次要才是好老師。大廠的孩子把爸媽買的房子考成學區房,就是對這一原則的最好注釋。 (本文首發于2023年5月25日《南方周末》) -
校內撞死小學生當反思:不執行人車分流,對學生缺乏真正的關心愛護丨快評
這起悲劇之中,從校方到班主任再到肇事教師,其所暴露的問題不止是管理漏洞、交通肇事或是涉嫌過失致人死亡那么簡單,還有人文關懷的缺失。他們的作為似乎是在管理學生、控制學生、規訓學生,而不是服務學生、保護學生,這顯然是悲劇產生的一大誘因。 -
城市管理贏得人民口碑,當成為牢固的社會共識丨快評
淄博燒烤最近大火,原因并不在于淄博燒烤本身有多好吃,多獨特,而在于政府對待經濟、對待民生的態度。城管不再強行驅趕占道經營的商販,而是幫助他們規范擺攤,降低對道路通行的影響;交警也不再毫不留情給違停車輛貼條,而是把精力更多放在疏導交通保障暢通安全;環保局沒有一刀切取締露天、居民區燒烤,而是推廣環??緺t、開辟集中燒烤區 (本文首發于2023年5月25日《南方周末》) -
父女占領網約車逾一天:平臺應公正平衡司乘權益丨快評
網約車平臺理應平衡考慮雙方的權益、改變當下這種“乘客一投訴,司機就挨罰”的狀況,比如以仲裁制度剔除主觀/惡意投訴,以雙向投訴/評價體系懲罰那些“惡客”,等等。畢竟,司機與乘客只是運輸合同的服務者與消費者關系,并不是可以頤指氣使的主奴關系。 -
國泰空姐歧視非英語乘客:同為中國人何來“白人高人一等”心態?丨快評
“在國泰的飛機上,只要你不是白人,英語好都不行”的現實,顯示“內化性歧視”已在國泰空乘群體深入骨髓。 -
孟羽童離職讓格力傾力打造的IP流失:對公司來說是個教訓丨快評
格力事先沒有與孟羽童就其個人形象、社媒賬號等的使用進行約定。這導致孟離職之后,格力花大力氣打造的IP形象流失了。作為擁有強大法務團隊的上市公司,格力的這一失誤可以說是非常低級的,教訓深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