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未成年人強奸未成年人,應再下調刑事責任年齡嗎?丨快評
滿14或12周歲的未成年人不用負刑責,出發點是為了“保護未成年人”,但有無法排除的內在矛盾:當未成年人殺害或強奸未成年人,保護前一種未成年人,實質上就是“保護未成年犯罪”;同時后一種未成年人是無辜的受害者,反而得不到保護 (本文首發于2023年3月23日《南方周末》) -
北京體育中考改為合格考怎么看?認真看待擇優與達標考試之辯丨快評
不少媒體均報道過“健身房里的初中生”。他們的家長花錢讓他們去健身房,用昂貴的學費(每小時幾百元)延請私教給他們一對一輔導,就是為了讓孩子爭取盡可能高的體育中考分數。這種競爭,某種程度上比文化課上的競爭更殘酷,因為小時單價要比文化課課外培訓貴多了,家境因素所起的作用更大。小地方的學子沒有這個財力或條件與家境好的孩子比拼請私教;他們如果上不起或沒有條件上文化課課外培訓,買幾本課外輔導書花不了幾個錢。 -
多地鼓勵醫生兼職:公立醫院對醫生束縛多還是保護多?丨快評
如果供職于公立醫院體系的醫生感到“錢少事多”的話,那么“口腔醫生待不住”的現象就很正常,“體制”也不應該“強留”醫生。但另一方面應當承認的是,“公立醫院體制”對醫生而言既是束縛也是保護?!笆`大于保護”固然是應當改革的舊有體制,“保護大于束縛”甚至是“薅公家羊毛”則確實涉及了利益沖突,值得嚴肅對待。 -
向訛詐公司的“卑劣人員”宣戰?仲裁訴訟乃合法救濟,勞資非主奴丨快評
就業市場的自發調節,也會讓這種“宣戰”行為面臨真金白銀的損失。不難想見,即便此次東海集團成功“殺雞儆猴”,那么之后其在就業市場上的形象不會太好。因為就業市場是雙向自由選擇。雇傭關系不是主奴關系,員工與企業之間只是單純的合作與交易關系。抑制住靈魂中對員工的控制欲,尊重彼此的正當權益,以法律手段而非盤外招息訟止紛,應當是類似東海集團的不少企業應當補上的一課。 -
西南大學開設公務員專業?技術大裂變前夜,大學應盡快適應市場丨快評
對大學通過微專業等自主調整、設置課程,增加學生市場適應力與競爭力的做法,這個大方向是對的,大家應該善意理解與支持?,F在大學新設與淘汰正式專業的速度,是遠遠不能適應市場需求的,而我們又正處在一個技術大裂變/革命的前夜或開始的開始,ChatGPT之類的AI將如何改變產業形態與社會形態,可能超出絕大多數人的想象。大學專業與課程設置與經濟發展保持同步甚至一定的前瞻性,才是對學子負責的態度。 -
“頂流”王一博被造黃謠致人懷孕:迅速澄清+忠粉支持方能反轉丨快評?
王一博反擊謠言事件,可以說是一個成功的反擊網絡謠言的典范。抵制網絡謠言,一方面依賴網民對謠言免疫力的提高,另一方面,被造謠的一方也要迅速予以澄清,以堅決的態度、透明的信息對抗謠言,同時也要保證澄清信息獲得足夠的傳播流量,以壓制謠言的傳播。 -
顧客浪費16只雪糕,火鍋店被罰兩千:公權介入道德領域應慎重丨快評
顧客付錢到飯店吃飯,買下了食物,就擁有了食物的所有權,如何處置,是顧客的權利。對浪費可以道德譴責,但公權力不宜以強制方式介入。 -
衛健委就開放單身女性凍卵征求意見:生育與婚姻從此脫鉤?丨快評
技術的進步也許能減少“凍卵”過程中的不安全因素,但無法解決仍將存在的法律與倫理難題。事實上即便是在“尚未放開”的今天,針對年輕女性的“取卵”“買卵”“凍卵”等項目都已經形成了地下的黑色產業鏈,參與者的合法權益完全無法得到保障?!皟雎选蓖瑯用媾R類似“誰是我爸”的倫理難題,以及涉及親子關系、繼承權、撫養權的一系列法律問題 -
家長在香港為入學塞紅包被控罪:入鄉問俗也問法,別輸出潛規則丨快評
一旦人們連在心理上都已經承認“潛規則”的適用性,那么作為“明規則”的法律在執行上勢必更為窒礙難行:既然家長與校方都心安理得地執行“潛規則”,“明規則”就只有被束之高閣的份了。 -
老師以獎賞心態讓孩子給自己辦私事,不是為師之道丨快評
利用自己的權力優勢,以獎賞的心態讓學生給自己辦私事,考驗學生聽不聽話、是不是“自己人”,這不是馨香撲鼻的為師之道,而是惡臭難聞的權謀之術。任何有職業榮譽感的老師,都不應該玩這一套,而應該平等、公平地對待每一個孩子,讓清朗正派的風氣從校園內萌芽與茁壯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