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雙向奔赴有多難?若心理能量不能對等,愿愛得更多的人是我
同時雙向奔赴是很難實現的,因為雙方的成長經歷和心理能量是很難完全對等的。 -
幫養老院搬家:將來我們老了,也會這樣“沒人要”嗎?
這家養老院的接收范圍局限在方圓數十里范圍內。將老人暫時接回家去可能存在客觀條件沖突因素,但周末抽空前來陪伴老人轉移到過渡安置點,考究的是時間、精力、興趣,是不能還是不愿呢? -
“抄得手都要廢掉了”:罰抄是情緒輸出還是懲前毖后?
我們或許可以讓學生自己動動腦筋想想辦法,可以怎么補救,下次如何避免類似情況的發生。一般來說,學生自己想的辦法是由內心生長出來的,他會心甘情愿努力去完成,比外部強加給他的有效得多。 -
上課不是演戲,教研不能只剩下“磨課”
一堂好課更像是一次探險旅行,旅途中發現你預想不到的風景,那才是課堂上最美的景觀,這才是一堂課最有價值的地方,可能也是學生一輩子受用的東西。 -
“老師,我以后不談戀愛不結婚!”小學生為何這樣想?
現在的孩子成熟得普遍較早,特別是鄉鎮學校,家庭教育比較缺失,老師平時一定要和孩子多交流,及時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真正成為孩子成長路上可信賴、可依賴的好老師。 -
開書店一定又“輸”又“墊”?可總有人想試試丨人在職場
數字化時代的書店,應該是盛放“昨天的道理”的容器,屬于每一個渴望、熱愛、分享“道理”的人,并屹立于當下,努力成為進行時。 -
母親的“感恩蘋果”:誰對我好,我就要報答他
母親終于了卻了一樁心事,但是以我對她的了解,這只是開始,這些人情她會記一輩子。 -
“娃,上海好還是咱們這里好?”|回鄉偶書
異地工作的人,都應該在時間允許的情況下,經常帶著孩子回到故鄉,擴大他們的認知,增加他們童年生活的廣度。 -
開學季的這個常規動作里,藏了多少愛?
那些正面印著各種風景、人物,背面純白、硬度恰好的紙,用來包書十分合適。爸媽甚至會在離開學很久之前,就為我四處“預定”掛歷紙了,“你家的掛歷好看,用完一定別扔了,留著給我的孩子用來包書啊?!?/div>那個慢慢陌生的村莊,我們還回得去嗎?丨回鄉偶書
?生活的邏輯代替“禮數”,簡單高效成了新的追求。當少數人違背傳統時,傳統會督促他們回歸;當大多數人違背傳統時,傳統便會被拋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