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碎金砌就七寶樓臺
艾俊川認為E考據可以讓學者通過數據庫、互聯網的搜索來跳過傳統的積累環節和專業壁壘,直接尋找證據線索,可以極大地提高效率,同時也拓展了學術邊界。 (本文首發于2023年3月16日《南方周末》) -
張之洞與胡適之父胡傳的海南之行
光緒年間徽商衰落,“小鎮做題家”胡傳深知內地官場“內卷”嚴重,只有走向邊疆才是出路。他先是遠赴東北嚴寒之地尋找機會,繼而受命入海南,因感染“瘴氣”不得不離開,最后在臺灣找到歸宿。 -
毛春翔先生的誤解
陸深那段文字,并不艱澀,讓人不解的是,此后許多學人引到此段文字時,不知為何,均與毛春翔先生一樣讀誤了。 (本文首發于2023年3月16日《南方周末》) -
復雜社會為什么會崩潰?
一言以蔽之,征服他國帶來的巨額財富,造就了富裕的羅馬帝國;而充裕的財政,則形成了昂貴的國家治理模式。在其出現拐點之時,卻遭遇了農田拋荒與商業衰弱。這種治理模式,就難以為繼了。 -
《蜀葵》一詩的作者及其他
由于不易解釋的原因,前朝的詩歌被誤為后人所作,歷史上不乏其例。 (本文首發于2023年3月9日《南方周末》) -
我的師兄徐有富
千帆師發現有富對這門課有特別強烈的興趣,幾年后便讓有富代他講授這門課,并且師生合作,對《校讎學略說》進行大幅度的擴充、改寫。經歷十個寒暑,終于完成煌煌四大冊的《校讎廣義》。 (本文首發于2023年3月9日《南方周末》) -
《愛因斯坦論政治》:在他的政治信條里,人始終排在第一位
在給好友勞厄的信件中,愛因斯坦表示不贊成科學家要與政治保持距離的觀點,認為這是不負責任的表現。 -
林庚白 “吹詩”第一 ——讀《唐大郎文集》札記之二
林庚白自視甚高,連唐大郎也覺得他狂妄甚至有些乖張。 (本文首發于2023年3月2日《南方周末》) -
俳句翻譯的信達雅
詩是想象力的產物,譯詩也需要想象力。俳句不可譯,不妨理解為翻譯俳句更需要創作,或叫再創作。譯者放不開手腳,往往是中了俳句短的魔咒。 (本文首發于2023年3月2日《南方周末》) -
大屠殺之后,大屠殺就不再重演了嗎?
作者的厲害之處是,他不僅采訪了盧旺達大屠殺的幸存者,還采訪了大屠殺的劊子手。這些珍重的口述史料以雙重視角向世人展示了1994年盧旺達大屠殺的恐怖記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