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劉2的清醒與劉東明們的困局
良好的音樂素養、穩定的作品質量、圈內人的推崇,與劉東明在大眾層面的寂寂無名、零星的演出票房收入,形成戲劇性的反差。他行走多年的別名“劉2”,似是對偏安一隅的揶揄和自我區隔,也呈現出某些獨立音樂人共同的生存面貌 (本文首發于南方人物周刊) -
小蘑菇的生態循環之旅
(本文首發于南方人物周刊) -
草東沒有派對成為“時代之聲”,然后呢?
(本文首發于南方人物周刊) -
裝了幾十年中立后,芬蘭加入了北約丨軍事
(本文首發于南方人物周刊) -
馬丁·艾米斯:放出時間之箭,射穿罪行本質
近半個世紀以來,他的創作始終凸顯一個主題:爭奪權力的殘酷競爭幾乎定義了所有人的各種關系 (本文首發于南方人物周刊) -
陳佩斯“他太自洽了”丨記者手記
(本文首發于南方人物周刊) -
向京:我在場,但不想腐爛
“我既不想給自己制定一個所謂的計劃,也不想做任何許諾。理由很簡單,比方說我此刻突然死了,有什么遺憾嗎?我沒有任何遺憾,我的人生已經非常滿意了。如果我還能做點什么,首先要能說服自己——真的特別想做這個東西,才能驅動自己去做。不然的話,向京這人從此就不見了。無所謂。這世界缺誰嗎?不缺誰” 2023年4月,向京新書 《行走在無形無垠的宇宙》 面世。書中匯集了二十年來她與作家林白、哲學家陳嘉映、電影學者戴錦華、詩人朱朱等不同領域朋友的對談 (本文首發于南方人物周刊) -
私家車如何塑造中產日常生活
多年來,學者張珺目睹不少人在買車方面受到的“同輩壓力”,汽車不僅成為他們人際關系和社會活動的必要出行工具,同時成為他們傳遞財富、地位或身份認同的媒介。 私家車的普及表明,雖然轎車仍是確認個人成就和向上流動的標志,但人們對于擁有轎車的愿望不應簡單地解釋為“工具性的,目的是獲得社會地位”。比如,中國人和美國人在購車考量中都很看重家庭需求,只不過在表述上很不一樣 (本文首發于南方人物周刊) -
欠債的戴威和陸正耀再創業為什么都去賣咖啡
多年之后的今天,有著相似經歷的戴威和陸正耀,在咖啡行業相遇。瑞幸沒有成為下一個ofo,而戴威在試圖打造下一個瑞幸。 -
沃倫·巴菲特:“沒有終點線”
巴菲特10歲那年,華爾街傳奇人物西德尼·溫伯格提了一個讓他銘記終生的問題——“你最喜歡哪只股票,沃倫?” 自那以后的82年以至更長時間,巴菲特都在用自己的方式不知疲倦地回答著同一個問題。正如他在2月的致股東信中所說,“沒有終點線” (本文首發于南方人物周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