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去2000年,書寫精神世界的景觀
千禧年在近年頻頻被提及,在集體懷舊中,那個年代飽含期冀與熱情,“80后”作家周嘉寧也是在其中成長的一代人,她的最新小說集 《浪的景觀》 被注釋為千禧年的時代景觀,但也是人的精神空間的景觀。 張悅然認為,周嘉寧“身上的堅韌和恒久、持續關注的耐力是非常大的,否則人非常容易被世俗的世界給擊垮,失去精神上的魅力。她總是用特別大強度去關注人的精神變化,關注精神世界的坍塌和重建” (本文首發于南方人物周刊) -
“劉三姐”黃婉秋:我將到天外傳歌去了丨逝者
(本文首發于南方人物周刊) -
《島嶼上的煎熬》:天堂之島上的核危機及殖民者的譫妄
(本文首發于南方人物周刊) -
濟州河
-
精神科醫生陳百憂:接納每一種生命綻放的姿態
“我時常覺得,這些病人好像是在替一個家庭、一段歷史或者某種環境‘生病’” (本文首發于南方人物周刊) -
趙益民:拆舊建新之外,城市和城中村想象的其他可能
學者趙益民認為,在城市發展中應避免線性化的思維方式,默認只有一種可以接受的城市空間形態和景觀特征,清理所有不符合景觀需求的建成環境和日常生活空間。還應思考“正規”和“非正規”的界定標準,并且避免正規化的目標把所有異質性元素都納入到單一維度的想象之中 (本文首發于南方人物周刊) -
一個服裝業城中村的變局
康鷺片區舊改的風聲幾年來就沒停過,但對于這里的服裝產業工人和小老板而言,他們的選擇并不多,索性過一天算一天。在這個掐分算秒、靠速度取勝的行當,未來依然是很遙遠的事 (本文首發于南方人物周刊) -
生活在康鷺
“四人間床位,月租500,公共衛浴,帶熱水器,拎包入住” (本文首發于南方人物周刊) -
她的電影里有我們可望不可及的自在松弛
(本文首發于南方人物周刊) -
過了舊年是新年丨記者手記
(本文首發于南方人物周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