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專題
履責·向未來
-
專題
走進責任企業
-
專題
月度企業社會責任警示事件
-
20年再出發丨2023年中國企業社會責任調研正式啟動
-
兩會CSR觀察|如何構建更性別平等的職場
兩會議案、提案、建議中,關于育兒責任共擔的內容持續涌現,反映了人們在老齡化進程中對生育率下降的焦慮,以及對性別差異現狀的反思,公共政策需做出改變,企業也有責任在就業、招聘、晉升中,給予女性更多支持。 -
走進責任企業丨百度:探索負責任AI
-
誠信經營受矚目,經濟復蘇更需關注消費安全——1月企業社會責任警示事件分析
1月警示事件中,有23件涉及消費者權益,其中疫情高發時期“魚躍血氧儀漲價”事件有違價格誠信原則;“愛奇藝APP限制投屏加收費用”事件被指平臺“吃相”難看;多批次化妝品、食品、金屬制品抽檢不合格,產品質量引關注。在行業復蘇和消費升級的大背景下,企業需強化責任意識,關注產品質量的保障和服務的安全性,增加高質量產品和服務供給,助力增強消費對經濟發展的基礎性作用。 -
市場下行調整,ESG風險多發丨2022年房地產建筑上市企業ESG風險觀察
2022年善擇云平臺監控到109家上市房地產建筑企業發生227起ESG風險事件,行業平均每周暴露4起風險,債務違約、虛假宣傳、質量漏洞是行業高發風險。 -
行動是應對氣候危機的根本 南方周末中國企業雙碳行動力榜(2021/2022)解讀
2022年11月,《聯合國氣候變化框架公約》第二十七次締約方大會(COP27)在埃及沙姆沙伊赫舉辦,本次大會被稱為“落實的COP”,大會敦促各國在COP26成果的基礎上,將氣候雄心和氣候承諾落實為氣候行動。 2022年10月27日,中國生態環境部發布《中國應對氣候變化的政策與行動2022年度報告》,闡述了關于《聯合國氣候變化框架公約》第27次締約方大會的基本立場和主張,再次聚焦行動與落實,提出真正有效應對氣候變化依靠的是落實,而不是口號。 從彰顯氣候雄心到聚焦務實行動,在當前的背景下顯得尤為重要。 然而,企業對氣候問題雖有共識,但在策略及實踐層面,行動差異較大。人們逐漸開始關注,爭相發布的凈零承諾是否符合聯合國政府間氣候變化專門委員會(IPCC)將升溫限制在1.5℃的情景?企業發布凈零承諾后是否言出必行、是否制定了與其脫碳目標相匹配的戰略行動?氣候雄心與行動之間是否存在“洗碳”(Carbonwashing)的空間? 為跟蹤、研究中國企業及外資在華企業對雙碳戰略的響應以及綠色低碳轉型現狀,南方周末中國企業社會責任研究中心發起了“中國企業雙碳行動力”調研項目,聚焦于低碳轉型大浪潮下的企業雙碳行動。 (本文首發于2023年2月2日《南方周末》) -
互聯網反腐常態化——12月企業社會責任警示事件分析
美團、騰訊發布2022年度反腐公告,120余人被移送司法機關,涉及外部供應商、合作商家等共64家企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