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陳鴻宇:賦權強縣,讓“后腰”有權有錢有人
縣域是國家經濟發展中銜接上下發展的“后腰”,需要通過賦權強縣來做實“后腰”的實力??h域經濟如果發展不起來,如同足球隊的“后腰”太軟,上邊承接不了,下邊帶動不了,球接不住也傳不出。 縣域的行政邊界是清晰的,縣域經濟的邊界則是視縣域經濟的中心能級和經濟網絡的發育程度而定??h域經濟應是全方位開放的,自我封閉發展不了縣域經濟。 賦權強縣的實質是政府自身的自我變革,賦權的另一面是縣區必須承擔相對應的責任。 (本文首發于2023年3月16日《南方周末》) -
粵港澳大灣區高質量發展研討會圓滿落幕
-
廣東高質量發展如何先行一步
-
57城市民待遇榜2022:哪座城市擁有更優的醫教、更美的環境?
數據顯示,北京、上海一如既往地穩居冠亞之列;杭州、青島和武漢超過深圳。在市民待遇領域,新一線城市向一線城市發起強有力的沖擊。 無論是以就業發展機會為準繩,還是以公共服務享受為目標,這些城市都表現優秀。京滬二城甚至代表目前為止的最好答案。 杭州和武漢等代表“跨擁擠模式”。此類城市當前正處于破解“大城市病”、跨過擁擠效應的關鍵階段,其經驗是加大財政投資力度、運用數字化優化配置效率。 細分指標來看,濟南、太原、西寧、鄭州等省會城市,醫療衛生資源呈現“人均足、優質少”的特點,而成都、重慶則與之相反,其特征表現為“優質足、人均少”。 (本文首發于2023年2月23日《南方周末》) -
“情緒聚場”經濟學:有風的大理創造了什么價值
大理的常青秘籍。 -
57城公共空間體驗榜2022: 哪座城市的共享客廳更耀眼?
城市經濟體量與城市公共空間體驗排名具有較強的相關性。從城市公共空間體驗排名來看, “上北深廣”蟬聯城市空間榜單前4名,杭州和蘇州同樣蟬聯第5和第6名。 人口規模龐大且大多都位于南方,是消費空間體驗值前十名城市的共同點。值得關注的是,武漢是其中最大的“黑馬”。 除去幾座頭部城市外,一般城市呈現出政府與市場為文化空間相互“補臺”的現象——人均藏書量側重地方傳統,影院量取決于市場環境。 在人口競賽中,提升城市公共空間的數量和質量顯得尤為重要。 (本文首發于2023年2月16日《南方周末》) -
人們都想去潮州,你知道為什么嗎?
城市服務如何進階? -
鄭永年:與全球化相向而行的廣東,需要長肌肉的發展
社會保障、醫療教育和公租房都是“軟基建”,是城市升級,也是高質量發展。這是高質量發展的制度條件,社會保障也是制度。 粵港澳融合必須有三個條件:一是科技進步,必須擁有一大批具有基礎科研能力的大學、研究機構;二是轉化能力,必須擁有一大批把基礎科研轉化成應用技術的企業和機構;三是需要支持科技進步的金融系統。 (本文首發于2023年2月9日《南方周末》) -
錢多事少好落戶,哪座城市最留人丨2022市民準入榜
錢多舒適門檻低不再是夢想。 -
“元宵奇妙游”再出圈,河南離文旅強省還有多遠?
打破“第一季定律”,河南衛視為什么可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