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全國涉老警示案例:護工虐老被判刑,老人網戀被騙超46萬
-
播客·社會人丨為老人辦時裝秀開演唱會,90后建“自己想住”的養老院
她們不希望人老以后,便被養老院里的一堵圍墻所限,于是提出“無齡化養老”概念,讓老年人體驗年輕人的活動,也讓年輕人感受慢下來的生活。 -
兩周千起,甲流來襲:試劑熱銷,“神藥”遭搶,疫苗斷貨
盡管自2020年3月開始,流感在中國呈“極低流行水平”,但對比來看,2023年春季流感比前三年同期更加“兇猛”。 隨著甲流席卷多地,不論是電商平臺,還是線下藥店,很多人發現“集采明星”奧司他韋已成為新一屆“錢包刺客”,甲流抗原檢測試劑售價也已超新冠抗原10倍。 2020-2021年度和2021-2022年度,我國流感疫苗接種率分別為3.16%和2.47%,其中免費接種政策群體接種率分別約為51.75%和38.32%,而世衛組織建議各國將老人等推薦疫苗接種人群的接種率目標設定為75%。為更好應對流感和新冠疊加流行風險,專家呼吁應盡量接種疫苗。 (本文首發于2023年3月16日《南方周末》) -
3·15晚會丨直播間里的“兒子”們,專騙老人買神藥
-
幫養老院搬家:將來我們老了,也會這樣“沒人要”嗎?
這家養老院的接收范圍局限在方圓數十里范圍內。將老人暫時接回家去可能存在客觀條件沖突因素,但周末抽空前來陪伴老人轉移到過渡安置點,考究的是時間、精力、興趣,是不能還是不愿呢? -
3·15晚會丨藥販子的免費套路:免費的“評書機” 暗藏天價藥騙局
-
“西安七旬老人3元理發堅持20年不漲價”,不能僅限于感動
我們可以為老奶奶個人點贊,但這事本身并不宜過度拔高,這會讓其他人比較難“做人”。過度宣揚會在某種程度上形成一種隱形的“道德綁架”,當事人后面如果想漲價,恐怕都會有所顧忌。原本可以正大光明地公開漲價,結果搞得好像漲價就是有點不地道、不實在,對不住別人的感覺 -
母豬下崽也辦酒席太瘋狂:如何才能擺脫攀比之風、走出囚徒困境?
宴席多了很多,置辦宴席的由頭層出不窮,小孩滿月,孩子考大學,在外買新房,買(或換)新車,子女參軍,任何人過任何生日,不論是年輕人30、40、50,還是老人60、61、62。媒體還報道過更夸張的,在貴州某些農村地區,連母豬下崽也能成為辦酒席的由頭。 -
全國人大代表裴春亮:建議實行城鄉無差別化養老政策
城鄉居民社會養老差異非常大。首先是養老金的差距,比如在我們輝縣市的農村,60歲以上老人養老金每月180元左右,而城鎮居民養老金每月在2000元左右。 就目前生活水平而言,農村老人每人每月補助800元左右就能保障他們的基本生活。 建議適當延長傳統節假日的時間,比如春節、中秋節、重陽節等尊老敬老的傳統節日,可以多陪伴老人。 -
00后KTV必點曲被熱議,這屆年輕人還沒拋棄KTV?
老年人正在涌向KTV。在長沙、成都等省會城市以及宜賓、湘潭等中小城市,退休的老人常相約聚會在KTV,KTV已經成為比肩跳廣場舞、公園練歌的愛好。 -
警方通報老人去世11年又出現:2014年辨認遺體出現差錯
-
朱憲民:我拍了很多這個時代馬上要消失的東西
我拍的都是我的親人,怎么會往丑里拍?我拍的老人都是慈祥的面孔,年輕人都是健康可愛的樣子。 他們生活不富裕不是因為他們不善良,不是因為他們不聰明,不是因為他們沒有才智。我力求表現出,那里的人,從表面上看他們樸實善良,而骨子里充滿了智慧 (本文首發于南方人物周刊) -
日本老人島田孝治:來中國開咖喱店
獨自生活了大半生的日本老人島田孝治,來到武漢開了一家咖喱店,也開啟了一段新的人生 (本文首發于南方人物周刊) -
失能失智老人去世,有“松了口氣”的解脫感是不孝嗎?
生命最后一年,傳統治療在給絕癥患者和臨終老人帶來巨大痛苦的同時,在臨床醫學上不但沒有任何效果,反而會縮短壽命幾星期到幾個月不等,因為那些治療方法和藥物實在太痛苦了。美國5%的病人在最后幾個月毫無作用的治療,消耗了其國家約25%醫療資金,這一痛苦掙扎過程,還會讓病患親屬陷入抑郁的風險增加300%。 -
這個冬天,為逝世老人辦理遺產繼承的人
許多老人沒熬過這個冬天,近兩個月,律師張萍平均每天都會遇到涉及遺產繼承的咨詢?!傲⒘诉z囑的不到一半?!? 來銀行辦存款繼承的一般是逝者的子女,死因通常寫成器官衰竭、疾病突發。楊珊珊印象最深的一位客戶,同時在辦父親與母親的,“兩個老人都走了”。 -
推倒摩托車老人去世,車主堅持索賠:維權到底抑或不放過死人?丨快評
如果公力救濟的堤壩在這里開了個口子,那么豈止“今后大家停放在外的摩托車都不安全”。從維權成本高昂、司法程序窒礙難行來看,本案可謂是另類的“反向彭宇案”。如果當事人的訴愿仍然難以滿足、只能吞下財產損失苦果的話,公眾心理恐有從“不敢扶老人”進化到“不敢惹老人”之虞。這不但是對“壞老人”“老壞人”的縱容,更是對守法老人合法權益的潛在侵害。 -
春節鄂東F村社會學群描:代際沖突背后是現代化對鄉村的沖擊
一些孩子在讀書方面能力有限,不喜讀書,但依然被父母要求上高中、考大學,在家長的眼里,這幾乎是農村孩子“出人頭地”的唯一通道。殊不知,這條路實則違背了這部分孩子發展的特點與規律,這樣的境況,無疑對提高鄉村青少年的心理健康教育、鄉村職業培訓與高職高專教育的水平等提出了嚴峻挑戰和迫切要求。 年輕人不應只顧賺錢,回家就做甩手掌柜,而應該主動學習各種家鄉習俗,深諳諸家事的操辦過程與套路,逐步從老人那里承接起當家作主的話事權,這是家庭責任與義務傳承的過程。 -
一次失敗的疫苗“帶貨” 丨記者過年
奶奶抗拒疫苗,擔心十幾年前的哮喘病復發。類似想法并不稀奇,“有基礎病不能打疫苗”的想法已經深深植入老年人內心,成為疫苗猶豫情緒的最大來源。 我小心翼翼地同奶奶講,自己如何在醫院目睹3名老年新冠感染者相繼離世。這是作為一個疏于探望的孫子,對科學進行捍衛的最后嘗試。但科學的實證性難以越過老人經驗世界的壁壘,比起空泛的專家論調,老人自然更愿意相信自己親眼所見。 -
搶新冠藥、說服父輩:老人陽了之后,年輕人的焦慮冬季
“好點了”是老人們的口頭禪,大多數時候,他們不愿勞煩孫輩。一位患癌的老太太瞞了孫女八天,才淡淡地說“我應該也是感染了”。 爺爺的病灶基本控制住了,但楊奕并不肯定,哪些藥物真正起了作用?!巴砩险娴乃恢?,你不知道你做的決定是不是對的?!? 卡戎為奶奶找到一盒Paxlovid,但小叔叔懷疑是醫院騙錢手段。孫輩在大家族里的話語權有限,他最終將來之不易的藥物轉贈朋友。